费雪公式中PT与PQ区别在哪里 费雪方程式怎么理解

2025-01-2406:12:08营销方案0

费雪方程式之谜

对于那些对经济学有所涉猎的人来说,提及“费雪”,他们自然会想到这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耶鲁大学的教授。他留下的诸多经典理论至今仍被人们学习和探讨,其中,与货币需求相关的费雪方程式尤为引人注目。

费雪方程式实则是货币需求数量论的体现,也常被称作现金交易数量论。此理论在经济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被视为学术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后来的货币大师弗里德曼便是在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货币理论体系。费雪方程式已然成为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各国的央行在观察经济数据、制定货币时,都会对这一理论给予高度关注。

其具体公式为:MV=PQ

在上述公式中,M代表的是货币供应量,这是由央行主要控制的基础货币部分。

V则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这涉及的概念较为复杂,因货币流通速度并非精确可测的数值。货币在流通中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不断在人们之间流转。比如,当某人花费一笔钱时,这笔钱会转到另一个人手中,成为其储蓄。若此人将钱存入银行,银行则可将这笔钱用于放贷,从而产生新的流通货币。这便是经济学中的货币乘数效应。

我们观察到的货币流通现象是:它在不同人群间循环流转,时而被某人持有作为现金,时而流转至另一人手中。当人们倾向于快速消费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反之,当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时,货币流通速度则减缓。经济形势、制度以及心理因素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储蓄与消费行为,进而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再来看公式的右边,P表示的是市场中商品的价格。这里所指的商品并非投资领域的四大类资产,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价格。通常可以通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观察,但还需额外关注房价,因为房价并不包含在CPI指数中。

Q则代表市场中的商品总数量,这一点相对容易理解。

尽管费雪方程式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等式关系,但因其涉及的几个参数大多没有精确数值,所以我们在解读此公式时,不宜过度量化分析。

结合上述解释,可以将费雪方程式MV=PQ通俗地理解为:货币供应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商品价格乘以商品数量。这个等式的左边代表了总的货币供应量,而右边则代表了总的商品交易量。

此理论想传达的是:当货币供应量增大或流通速度加快时,若商品数量短期内未能迅速增加,则容易使市场中的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如果这种繁荣持续过度,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货币大师弗里德曼也运用此理论指出,货币通胀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印钞。

央行之所以关注费雪方程式,是因为等式左边的货币供应量是可以主动调控的。特别是对于央行的精准管控而言,M这个指标是可以进行有效管理的。而等式的右边——即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则是客观存在的市场现象。

其中,Q是央行的调控目标之一。期望通过稳定提高社会中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来鼓励生产、创造更多价值、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但价格P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过度依赖扩大货币供应量来提升商品数量Q可能会导致经济陷入困境。

特别地,房价在价格P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日本人在CPI未显著上涨的情况下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结果导致了楼市崩溃带来的巨大经济冲击。这也提醒我们国内市场虽然过去因房地产效应而大量释放了货币但并未引发大规模的商品通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风险已经完全消失。

如今在制定时各国都格外小心生怕重蹈覆辙。即使到了现在日本的经济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尽管他们的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增加M和提升PQ但仍未能显著提升V也就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提升由此可见有效地掌控货币仍是全球各国的共同挑战。

综上所述费雪方程式不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种对经济现象的深刻洞察它为央行等决策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谨慎以应对各种潜在的经济风险。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