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空间观念的深刻洞察
来源:权威教育机构
主编:史宁中、曹一鸣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全面解析
在数学教育中,对于空间观念的界定是清晰且一致的。通常,空间观念指的是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深入理解。其含义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空间与图形的全面感知
小学生阶段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对空间与图形的整体感知、操作与测量方面。这包括通过观察、想象和操作来理解三维物体的形状和几何特征,并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这种感知不仅涉及视觉信息,如形状、大小和颜色,还需要筛选和处理这些信息,专注于物体的空间形式和度量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的想象与表示
学生能够根据语言描述或图形想象出实际的物体或景象。例如,根据“空间任意四点”的描述,能够想象出各种点的排列位置,如共线、共面以及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三、图形的操作与转换
学生能够对几何图形进行整体表征、解释和转换,通过剪拼、拼接等方式生成新的图形。例如,使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形状的图案,或在方格纸中画出面积相等的图形等。
四、图形的操作与思维活动
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操作、旋转、分解与组合简单图形的表象,获得新的表象和洞察。例如,在头脑中将长方形分割成直角三角形,或想象两条直线在远处相交的情景。
五、空间定位与描述
学生能够利用长度、角度和其他空间定位的方法,描述实际景象或物体的空间结构。例如,描述房间的结构、景观的观光路线等。
六、利用空间关系描述方位
学生能够利用长度、角度等描述方位或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如描述城市的位置关系,或根据阳光下的影子判断时间等。
由于数学学习中常需要在二维平面图形中表示三维空间图形,这种维度上的差异可能导致视觉上的偏差或错觉,因此小学阶段的空间观念更侧重于直观的感悟和操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本书以案例式的方式解读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培训的必备参考资料。
价格:¥52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