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令人神往的第什里村,一进村便可见那如诗如画的场景。宗华风筝加工厂就位于其中,这个体验馆内的景象更显得特别引人入胜。那里,赵艳芳这位充满活力的“90后”姑娘正在向游客展示着传统风筝的工艺魅力。
沿着进村的主路“鸢飞道”行进,不难发现整个村庄都被风筝的元素所包围。牌楼上,各种风筝图案栩栩如生;广场草坪,火红的风筝雕塑似乎即将腾空而起;而村内的围墙上,更是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风筝画作。
在村委赵兴华的带领下,我们得以了解到风筝背后蕴藏的学问。原来,那些不同形态的风筝竟然与人的年龄、性别都有关联。“肥燕”代表着壮年男子,“瘦燕”则是女子形象的化身,而那憨态可掬的“雏燕”则是寓意着幼童。”
作为宫廷风筝的发源地和传承地,第什里村已经拥有超过半世纪的手工艺制作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第什里村已经从原本的几百种风筝发展到了如今丰富的200多种宫廷风筝画谱和几十种风筝口诀。
昔日,精致的第什里风筝便已名扬京津并广及全国。每当黎明时分,来自北京、天津的收购商便早早地等候在村口。尽管如此,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其他村庄也加入到制作风筝的行列中。
后来,随着社会变革和人们休闲方式的转变,第什里风筝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地的扶持下,第什里村逐渐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
首届廊坊·第什里风筝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风筝带来了新的生机,更让游客们亲身体验到了风筝的魅力。自此以后,第什里村连续举办了多届风筝节和锦标赛。
在“体育+旅游+文化+生态”这一理念的推动下,第什里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特色小镇。不仅如此,村里还涌现出像赵艳芳这样的年轻创业者。
赵艳芳,一位富有远见的大学毕业生,她利用互联网拓展了风筝的销售渠道和产品种类。通过她的“风筝小院”,游客们不仅可以定制风筝,还能亲自体验风筝的扎制、绘画、裱糊、组装等全过程。
赵艳芳的“风筝小院”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更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她还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更多与风筝文化相关的活动。
如今,借助新思维、新模式发展的第什里风筝产业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赵艳芳相信,在互联网的助力下,第什里的风筝将飞得更高更远,村庄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无论是传统工艺的传承还是新业态的发展,第什里村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访。这里的风筝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或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第什里村的风筝产业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