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之道,在于源头的严格把控,而非简单的表面检查。
的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他提出的理念超越了早期仅限于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方式。他强调,产品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和指导书要求所形成的。单纯依赖检验,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
很多公司却依然抱持着错误的观念,认为品质问题是品管部门的责任,并容忍少量的不良品和意外瑕疵。真实的情况是:
产品质量非单纯检验可得,重在生产环节的每一处细节控制。
我们常听到品质部门在工作中遭遇不被重视的困境,甚至被误解。真实的情况是,产品质量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
产品开发前的问题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到了量产阶段可能会出现直通率低的问题。公司不应仅依赖提高检测频率来降低瑕疵品或不合格品,而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那些忽视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仍按旧标准生产的情况,或者生产过程现的为但未在检测频率范围内的品质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的汽车配件因原料问题导致黑点问题,造成巨大损失;案例二中薄膜因母粒味道问题被投诉;案例三的工程母粒颜色控制不严导致客户流失;案例四则是塑料水分控制不当导致的气泡问题。这些案例警示我们,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产品的优质,每个环节、每个员工都需要参与并实施质量控制。如生产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在检验中难以发现,这时生产者的了解往往比质检员更为重要。
从设计到采购、加工制造、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
如何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生命线的意识。
第二,强调品质的客户导向。
第三,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将“产品是生产出来的”的理念落到实处。
第四,严格执行品质的程序。
第五,明确品质的责任归属。
第六,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遵循PDCA模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不断循环改进。
第七,树立品质的成本与标准意识。
降低成本与追求品质并非矛盾,合理的成本控制建立在高品质的基础上。
第八,加强品质的教育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需不断更新,学习与成长是每个企业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
成功的企业都深知“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这一道理。他们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生产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优质产品。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树立超强的品质意识,不断追求卓越,我们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