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遭遇挑战
近日,我遇到了一个与项目相关的技术难题。由于项目需求使用了canopen编码器,而它的数据传输遵循标准帧格式的CAN协议。这和我此前习惯使用的扩展帧格式产生了冲突。我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标准帧和扩展帧之间实现数据的混合接收。
起初,我以为仅需简单更改ID格式即可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实际操作后发现,更改ID格式后,标准帧却始终无法触发CAN中断。经过网上搜索,也未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一些基础知识点也变得模糊,我意识到我需要回顾一下之前的相关知识。
二、基础知识重温
我们知道,CAN总线有两种帧格式:标准帧和扩展帧。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标识符的长度。具有11位标识符的帧为标准帧,而具有29位标识符的帧则为扩展帧。
具体到帧格式,我们可以从相关的资料和图示中了解到:标准帧的标识符长度为11位,这相当于扩展帧的基本ID。而标准帧与扩展帧的区别则通过IDE位来区分。IDE,即“标识符扩展位”,位于标准帧的控制场中,而在扩展帧的仲裁场中则是“隐性”状态,对应数值为“1”。
在处理如2812/28335这样的设备时,CAN ID寄存器的表示方式尤为重要。根据相关书籍和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寄存器中0~28位用于标识符ID,其中标准帧格式的标识符有效位为18~28位,而扩展帧格式则全部有效。其他的位如AAM(自动应答模式位)和AME(接收使能位)则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三、问题解决
例如,如果我们把ID号设置为0X00000181,这个ID对于标准帧或扩展帧来说都是无效的。然而在我们的常规思维中,可能会认为标准帧的ID就是这样设置的。因此在分析仪中输入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进行移位操作时,还需要注意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以避免出现“shift count is too large”的警告。强制类型转换能确保我们的移位结果正确。
四、经验总结
虽然这个问题看似小问题,但在老项目的维护和改造中,每一个小细节的实现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原理上说,这些问题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仔细斟酌。对于长时间未接触的项目,再次捡起来时确实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重新熟悉。
在技术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技术工作既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也是个人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