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布鞋的岁月
作为六O后的一代,我对于时行的歌曲往往提不起太大兴趣,但对于解晓东所唱的“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这句歌词,我却情有独钟,每每哼唱都会勾起我深藏的回忆。
千层底的传说虽然有些夸张,但鞋底的层叠工艺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准备材料到最终穿在脚上,这双布鞋的制作过程可谓繁复而细致。从打褙子到纳鞋底,再到绱鞋,每一道工序都凝结了制作者的辛勤和智慧。
打褙子需要精心准备材料,用旧烂衣服和包谷糁等作为粘接剂,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晾干后撕下,根据家中每个人的脚型大小进行裁剪,以确保鞋子的合脚度。接着是裹鞋底口,使用白粗布和搅团等材料,细心地绕着鞋底子边缘进行包裹,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和稳固度。
接下来是纳鞋底的关键环节。准备绳子、大针、针锥等工具后,细心的女人会戴上布制的护手套。她们精心地转圈、测量针角位置,一针一针地纳出整齐的鞋底。鞋底的设计也各具特色,有的为了美观而特意留下空针,有的则为了增加风度而特意裹边。
鞋底完成后,便开始制作鞋面。选用合适的布料和颜色,根据穿鞋人的年龄和喜好进行裁剪和缝制。不论是老式的圆口型还是现代流行的方口型、松紧型和八眼型,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制作者的匠心独运。
完成鞋面后,还需进行锁边和绻鞋口等细致工作。使用与鞋面相同颜色的布条,沿着鞋帮的外沿和内沿细心地绻上一圈,确保鞋子的美观和耐用。
绱鞋是最后的工序,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无论是暗绱还是明绱,都需要技巧和细心。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的制鞋技术可能已经失传。
时光荏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工布鞋逐渐受到了塑料底白板鞋的冲击。那些穿着布鞋的日子,那些由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布鞋,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它们虽然粗糙,却承载着母亲的无限希望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