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月伊始,菜价逐渐攀升,此趋势持续至月初。其主因在于市场处于“真空期”,北方产量减少,南方秋菜尚未大规模上市,因此市场价格顺势上涨。
随着大棚蔬菜的逐渐上市以及南方蔬菜的北运,菜价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滑,每斤下降2至3元。但受到新一轮寒潮的影响,部分叶菜类价格再次出现上涨。尽管市场价格依旧偏高,但产地的价格已经出现大幅下滑,这是为何呢?是消费自由了吗?
豌豆尖以其细腻软糯的口感在冬季市场中备受欢迎,尤其与火锅相得益彰。每年冬季市场需求都会增加,市场价也常在10至15元左右浮动。十月份时,豌豆尖的价格更是攀升至15至16元的高位。尽管近期价格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10至12元每斤的区间。
尽管市场上的豌豆尖售价高昂,但产地的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十月份时,其产地售价为每斤3.5元,如今已降至2元。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价格更是被压低至每斤1至1.5元。这样的行情下,菜农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豌豆尖虽与豌豆不同,但其采摘成本高,需要在嫩绿时采摘。尽管每亩产量约300斤,看似每亩地可售出约5000元的高价,但由于人工成本高昂,菜农每亩地的实际收益往往只有2000元左右已属不易。
造成产地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是中间商的压价行为。许多散户由于缺乏销售渠道,而农村集市又难以卖出高价,因此被中间商趁机压价。这导致产地与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约10元的差距。
面对此情况,许多农民选择不再费力采收,导致市场供应稍显紧张,价格持续偏高。如果能够适当提高产地的销售价格,相信农民的种植热情会再次提升。
今年荷兰豆的市场表现也十分抢眼。十月份时,多地市场售价超过10元,上海等地更是达到20元的高位。其独特的口感使其无论是清炒还是与肉类搭配都备受喜爱。尽管价格高昂,但仍有人购买。
随着十一月的寒潮来袭,荷兰豆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市场供应量有所减少,但市场价格依然稳定在10元左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月份时荷兰豆产区的价格上涨至5至6元后,如今又迅速跌至每斤2至3元。对于菜农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顺利将荷兰豆售出。
这样一来,中间商便从中大赚一笔,消费者和菜农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感到无奈。
今年大葱的价格经历了一番过山车般的波动。夏天时,由于产量过多,葱价跌至每斤仅3至钱。不少菜农因此亏损甚至直接让大葱烂在地里。然而到了九月份和十月份间因天气影响大葱减产加之集体性涨价行情所致其葱价急剧攀升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天气的变化和产地的不同大葱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到了十一月底江苏大葱的上市导致葱价意外下跌从每斤3元跌至每斤1.5至2元大跌幅度达到了惊人的50%。这样的情况使得一些预期价格能保持高位或升高的葱农大感意外与失望。
在河南等地产量虽然不算丰富但其他如南方产区仍有大规模种植且其亩产量普遍高达一万斤以上因此大葱价格的下跌并不令人意外。对于那些前期选择捂着不卖的人现在也后悔不已。
魔芋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蔬菜其市场需求一直十分稳定尤其魔芋丝更是火锅必备食材之一。但近年来魔芋的种植需求却逐渐走低价格也随之下降。
魔芋是一种含有轻微毒素需要煮熟后才能食用的块茎类蔬菜但它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人们喜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魔芋的种植之所以面临挑战主要是因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而导致价格下降而成本却在增加尤其是肥料和人工成本的一路上涨更是挤压了菜农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