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新添置的强大工作站体验记
身为一名专注于数值模拟的研究生,近来实验室的装备进行了升级。换上了新的电脑,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感觉如虎添翼。虽然学校有大型计算集群作为支持,但许多事情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更为便捷。毕竟那些集群系统都是基于Linux的,编译加上SSH确实比较麻烦,当计算量不大时,能在本地完成就在本地搞定更高效。相较于过去使用的E3V2旧机器,现在的设备简直可以说是换代升级了,处理事情的速度有了显著提升。
这台新电脑的配置可谓强大——鲁大师的配置单显示,双路E5的十二核CPU、64G ECC内存以及GT705显卡。虽然联想P700大机箱工作站的外观给人一种稳重、硕大而沉重的感觉,但其硬件做工相当出色,与某些品牌相比,质量上乘不少。
打开包装箱,映入眼帘的是主机和显示器。主机的大小从侧板双层钢板的结构加强就能看出其坚固程度。鼠标和键盘虽然样式看起来都一样,但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机器的布局和设计都非常考究。正面是快速更换的设计,侧面则配备了亮闪闪的U口,晚上夜班时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接口了。主板上还贴有至强小贴纸和P700的标识,彰显其专业身份。在内部结构上,CPU、显卡和电源都有各自的空间,且风道设计得相当合理。
拆机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双层加强的机箱侧板,上面标明了主板的布局和接口插槽,方便后续维护。内部的CPU导风罩设计也相当科学,虽然风扇规格看起来普通,但整体散热效果却十分出色。而那张GT705显卡虽然看起来有点“朴素”,却有其独到之处。硬盘区域采用了免工具设计的硬盘笼,既方便又实用。
说到性能测试,我们自然不会只用鲁大师来。除了常规的测试外,还进行了严肃的CPU多核心性能测试。虽然E5系列的单核性能可能不是最强的,但其睿频策略与普通CPU有所不同,能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更高的性能。在拷机测试中,整机温度控制也表现得相当可靠。
最后关于Q&A环节,针对为何选择GT705这样的“特制”显卡、为何不使用GPU加速运算、为何不选择其他品牌的E5 CPU以及为何不上SSD等问题进行了简单解释。主要原因是研究方向不涉及图形处理和游戏等高负载应用场景,所以好显卡并不是首选;而关于GPU加速运算则是因为将基于CPU和MPI的代码迁移到CUDA/OpenCL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采购的影响下选择了现有配置;而关于SSD则是因为成本考虑和未来升级的方便性。
此外还要说一句,如今采购的种种限制和流程确实让人头疼不已。尽管如此,新工作站的到来依然带来了很多便捷与惊喜。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验数据分析上都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宝贵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