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价格的走低,SSD已然成为PC用户的标配存储设备,而今在QLC闪存颗粒的普及下,我们是否曾思考过硬盘的寿命与性能问题?
QLC SSD挤压HDD生存空间
近年的存储行业发展迅猛,市场价格波动不定,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存储产品时总是心存疑虑,担心是否在不当的时间点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随着搭载QLC闪存颗粒的固态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担忧似乎已成多余。低价与大容量逐渐成为SSD产品的标签,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更为简单明了。
回顾SSD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SLC和MLC颗粒,到如今的QLC技术,不难发现其不断的进步与创新。技术的更迭也让消费者对闪存颗粒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SLC、MLC、TLC以及最新的QLC,根据电子结构层数的不同,其写入时产生的电压变化和电子干扰逐级递增。虽然写入寿命和读写次数逐级降低,但存储容量的倍增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却推动了固态存储产品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三星的V-NAND技术成熟与量产,使得固态存储产品在容量上已可与机械存储产品相媲美。如同MLC向TLC的过渡一样,虽然QLC在性能和寿命方面与TLC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价格的不断走低和相关技术的成熟,QLC终将成大势所趋。
美光作为当前主要的3D QLC闪存供应商,不仅将闪存用于自家产品,还向其他固态硬盘生产商供应3D QLC闪存颗粒。这使得搭载QLC颗粒的固态硬盘价格极具竞争力,例如英特尔的660P 2TB版本,近期售价稳定在约1100元,折合每GB仅需约0.5元至0.6元。
性能超越想象
虽然技术原理导致QLC闪存在可靠性方面存在先天问题,具体表现在P/E擦写次数的不断下降,但技术的进步和NAND闪存的改进使得P/E次数有所提升,寿命也在不断增加。对QLC闪存的性能持怀疑态度是不必要的。
以1TB容量的QLC硬盘为例,即使按照较为保守的P/E次数计算,其使用寿命也足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通过实际性能测试可以看出,尽管外接扩展会带来一定的速度损失,但换用硬盘对游戏的影响主要在于载入时间,而QLC SSD的载入时间已远优于HDD。
QLC SSD引领主流
从容量角度看,SSD在QLC的帮助下仍难以完全取代HDD。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1TB左右容量的SSD已足够满足日常应用需求。大容量SSD在主流消费市场的替代已成为可能。
产品推荐
光威 悍将 SATA3
雷克沙 NS100系列 SATA3
雷克沙NS100固态硬盘SATA3接口,拥有1TB容量和3D NAND闪存颗粒。其读取速度可达520MB/s,对于入门级消费者而言,是一款值得考虑的硬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