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开展社群运营的初衷是为了变现,因此常常会尝试模仿他人的成功模式,但往往会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要想让社群持续发展并实现盈利,我们首先需要在社群建立初期明确其类型。
社群的主要类型包括产品型、兴趣类、教育型、品牌型等,每种类型的社群都有其特定的运营方式和变现模式。
产品型社群
最关键的因素是产品。要想在产品类社群中取得成功,需要拥有自己的产品,并保证产品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依靠产品的口碑与用户建立起深度联系。持续盈利的关键在于口碑营销,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外,还需要与用户之间建立足够的情感链接。
例如,小米科技通过论坛做口碑,前期工作人员都会积极寻找资深数码用户,通过注册多个账户在论坛灌水和发广告来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
兴趣类社群
这类社群的特点是用户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在一起。运营人员可以通过打卡分享、调动不同阶层的KOL们等方式,让用户感知群的价值,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教育类社群的目标很清晰,话题都会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转化率较高。
教育型社群
这类社群的变现模式比较多样,可以通过学员培训费、入会费、参赛费、品牌投入广告费等进行盈利。例如,《凯叔讲故事》主要是给宝贝们讲优质的儿童绘本故事,他们的定位是生活类儿童故事自媒体节目,通过向家庭推荐故事书、绘本、图书以及妈妈微课培训等方式进行变现。
品牌型社群
用户因为对某产品的感情,对于品牌会有新的精神寄托,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类社群可以通过一些品牌的活动等去激发用户的活跃度,同时用户对其产生的信任感也会衍生出对其产品的信任感。例如趁早品牌,通过网站、社群、APP、活动、网店、会员等各种形式,将用户聚拢起来,再通过这部分人群打响趁早品牌的知名度。
行业型社群
这类社群的专业性强,分享性强,用户多为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更紧密,用户黏性更强。例如【社群运营研究所】的会员群,定位是专注于0-3岁的运营人成长的学习型社群,通过线上实操经验丰富的大咖分享和线下活动等方式服务会员。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群,其商业变现模式都是围绕产品、内容和服务进行的。社群提供极致的产品、内容和服务,将用户,因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吸引来的用户变成社群平台最宝贵的资源。
要想实现社群的商业变现,我们需要明确社群的类型,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内容和服务,与用户建立情感链接,并采取合适的运营方式和变现模式。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社群商业变现模式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