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的各大高校中,一种新颖的手工制作潮流悄然兴起,那就是“纸盒狗”。这一现象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尤其是那些不熟悉这一风尚的成年人。但对于涉身其中的大学生而言,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娱乐与交流方式。
“纸盒狗”的制作方法简便快捷,只需利用一些废弃的纸盒和随手可得的小物件。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每一个“纸盒狗”注入了独特的灵魂,无论是搞笑可爱,还是威风凛凛,都经过互联网的传播,风靡了全国的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婧对小狗情有独钟。由于集体生活的限制,无法养宠物的她便选择制作了“纸盒狗”来弥补遗憾。她笑着表示,每当带着“纸盒狗”外出散步时,总能收获许多赞美和关注,甚至被戏称为“明星狗”。
如今,“遛纸盒狗”已成为大学生间的新兴社交活动。在操场、超市、宿舍等地方,只要牵出自己的“纸盒狗”,即使彼此陌生也能迅速展开话题,聊得热络。
范欣然起初是受到朋友的“炫耀”而尝试制作“纸盒狗”。她不甘示弱,也动手制作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是,除了有人询问制作教程外,还有人为她的“纸盒狗”提亲,这一幕让她哭笑不得。
“纸盒狗”的玩法丰富多样。有的被拴在寝室门口,不仅能“看家”,还能收到他人投放的小零食。范欣然甚至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以表达不想与没有小狗的寝室交流的意愿。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们还会举办“纸盒狗”,其场景令人忍俊不禁。一些高校更是举办了“纸盒狗”创意评比活动。
尽管有人认为这种行为略显幼稚,甚至带有轻微的苛责,但对于参与者来说,快乐才是最重要的。曲红梅教授认为,现代人在社交上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但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们内心仍渴望面对面的交流。之下,大学生们通过共同的兴趣走到户外进行交流,有助于舒缓压力,促进健康成长。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曲红梅还指出,这一代年轻人自小接触各类文化艺术的熏陶,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他们注重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只要“趣味社交”不涉低俗、恶俗内容,都是值得鼓励与理解的。
在这个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的社交偏好与长辈有所不同。从桌游到集体生日会,从阅读挑战赛到“纸盒狗”,这些趣味社交活动都反映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