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领域,有两项实验因其对人性深度的探究而倍受赞誉,它们的身影经常在各种心理学教材现,它们都与研究社会心理学有着不解之缘。这其中就包括颇具名气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另一个则是不为人熟知的“无条件服从实验”。
1963年,在静谧的耶鲁大学校园里,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正在试图寻找一种科学的解释,他想知道为何人类在某些情境下会对他人施加伤害甚至剥夺其生命。他特别提到了二战期间轴心国战犯所的行,以此为背景来探究人类的道德底线。
米尔格拉姆的理论假设是:人类在面对权威命令时,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服从倾向,这种倾向有时会超越个人的道德和观念。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为了实验的进行,米尔格拉姆设计了一个看似骇人的“装置”。这个装置上标有30个开关,每个开关都代表着不同的电压等级,从30伏开始递增到最高450伏。装置分为“轻微”、“中等”和“高压危险”三个等级。尽管这个装置看起来吓人,但实际实验中不会有任何真实的痛苦产生,因为是假装的。
实验招募了40名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的男性作为被试者。这些被试者通过广告或直接邮件的方式被招募而来,每位将获得4.5美元的报酬(注意,这是20世纪60年代的币值)。研究者们明确告知他们报酬会在到达实验室后立即支付,且无论后续发生什么,报酬都不会减少。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研究者并未将实验的真实目的告知被试者们,而是告诉他们这是一项关于“学习中的惩罚”的研究。除了被试者外,还有两名关键角色:一名是研究者的助手扮演的“学生”,另一名是扮演“主试”的演员。
实验开始时,真正的被试与另一名被试通过抽签决定角色分配。在学习任务中,“老师”角色要协助“学生”记忆一系列单词对。在错误答案的情况下,“主试”会要求“老师”给予“学生”惩罚。随着错误次数的增加,电压强度也会逐渐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是预先安排好的。随着强度的提高,“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反应。令人的是,即使当“学生”出现明显的恐惧反应并发出尖叫时,“老师”往往仍然会选择继续。
米尔格拉姆曾让一组耶鲁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预测这一实验的结果。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少数人会使用最高电压。令人心惊的却是:在实验中几乎所有“老师”都将电压提升到了300伏左右。
不仅如此,更令人震撼的是其中有多达65%的被试最终选择了最高450伏的电压值。这显示了即使在面临强烈的心理压力和担忧下,人类往往还是可能屈服于权威命令。
米尔格拉姆在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者们透露了真相并进行了后续访谈。后续的实验中他不仅继续在耶鲁大学进行实验,还招募了女性志愿者参与。但无论是在哪里进行实验,结果都惊人地相似。
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