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训练的得力助手——「故事复述」,是我与学生们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虽然不必每本书都进行复述,但每周我都会安排2~3次的故事复述时间,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朋友们已经习惯性地读完一本书后跑来问我:“老师,这本书要不要复述一下呢?”这让我深感复述故事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近参加的一次教师培训,更是让我坚定了推广复述策略的决心。培训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二语教学专家,她详细介绍了阅读的两大策略:输入性策略和输出性策略。
以亲子共读为例,输入性策略就是孩子们接收信息、词汇,并加深对故事理解的过程。而输出性策略则更为重要,它需要通过故事复述、写读后感或唱与故事相关的歌曲等方式来实现。
尤其要强调的是“输出型策略”,这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常发现,有些孩子听力和阅读表现不错,但一到口语和写作就显得吃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这往往是因为在语言学习中缺失了输出性策略这一关键环节。
当我们为孩子购买了大量的故事书后,更应该关注孩子的阅读反馈。我们要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鼓励他们将故事中的重要信息讲述出来,或者写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只有将书中的知识先内化,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输出,才能真正做到把书读透、把语言学活。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阅读输出策略的另一种方式:复述故事。当要求孩子复述故事时,有时他们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这时,其实正是我们教授复述技巧的好时机。
复述故事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有章可循的。根据不同的故事类型,我们可以训练孩子们不同的复述技巧。比如,对于时间顺序类故事,我们可以从故事的五大基本元素着手进行复述,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五指复述法”。
而针对问题解决类故事,我们可以使用“Scoop冰激凌球”复述法。这种方法先让孩子识别出故事中的问题与冲突,再按照故事的顺序一步步说出问题的解决过程。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复述方法外,科普类书籍的复述也同样重要。我们在课堂上会强调,在复述科普书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逻辑。
至于复述的形式,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整理故事的先后顺序与五要素。使用便利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孩子在读书过程中记录下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复述。
我们鼓励孩子通过画画来支持故事的复述。在选择复述方法时,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把故事复述得更好。在复述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思维逻辑的能力。
故事复述是一种分享与交流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吸引他人的注意。在上课时,我鼓励学生将故事复述给其他人听,从中观察他们的表达和聆听能力,以此了解复述的效果如何。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重视故事复述这一阅读策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