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西瓜以其消暑“神器”的称号独领。对于许多年轻一代而言,他们却鲜少认识一种在上个世纪末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水果——它曾被誉为水果界的尊贵代表,那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黑皮西瓜。
还记得90后们看过的一部关于种瓜与争夺“瓜王”之位的电视剧《瓜王传奇》吗?那巨大的西瓜重量可媲美五十斤,甚至令人怀疑其身份非瓜而类之东瓜了!正是此剧中让人瞩目的西瓜——我们的主角黑皮西瓜登场了。
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无籽瓜如特小凤西瓜和麒麟瓜随处可见,而黑皮西瓜的踪迹则变得愈发稀少。在过去的80年代,它如《瓜王传奇》所述,曾受到众多人的追捧,是瓜农、企业和大力培育的对象。
在深入探讨黑皮西瓜之前,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西瓜的历史脉络。
根据记载,西瓜并非源自我国,而是在明朝的《农政全书》中首次被提及,书中描述了它从西域传入的故事。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古人何时开始品尝西瓜,但在西汉的墓室中发现了西瓜籽,这表明早在那个时候,西瓜就已经成为人们的美食。考古学家在埃及和的遗址中也发现了5000年前的西瓜种子,可见吃西瓜的文化已延绵数千年。
当西瓜正式传入中原并成为农户们种植的产业时,大约是在南宋时期。文天祥的《西瓜吟》就为我们提供了见证:“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不禁让人感叹古代文人的雅致。
在明清时期,即便没有现代冰箱的辅助,人们也会想方设法地让西瓜更加清凉可口,比如将西瓜放入清凉的井水中冰镇。这种做法至今仍在农村和老一辈人中流传。
如今在我国,山东被誉为西瓜种植的大省之一。众多著名的水果产区如潍坊、泗水、沂水和荷泽等地,都是盛产水果的地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黑皮西瓜,它的盛产地——山东泗水县杨柳镇。这里种植黑皮西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黑皮西瓜以其独特的黑色外皮而著称,肉质丰厚、无籽且味道鲜美。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多重用途:除了甜美的瓜肉可食用外,其瓜肉还可加工成蜜饯或西瓜酱;而瓜皮则可用来腌制泡菜,其味道不亚于酸萝卜。
然而为何如今市场上难以见到黑皮西瓜的身影?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关键原因。
尽管黑皮西瓜的单价与其他西瓜相差无几,但其庞大的体型和重量使得单个瓜的价格相对较高。这往往使得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犹豫不决。
其较厚的瓜皮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后可能会觉得实得其亏。花费大价钱购买到的却是大部分都是皮的西瓜,自然让消费者觉得不划算。
黑皮西瓜的贮存也是一个问题。由于当时很多家庭没有冰箱等冷藏设备,使得这种大个头的西瓜难以长时间保存。
对于种植者而言,除了上述提到的市场因素外,种植难度和晚熟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黑皮西瓜的种植工序相对复杂且产量较低;此外它的成熟时间晚于其他主流品种的西瓜。这两大难题导致了许多种植者最终放弃选择其他更容易且更具经济效率的种植选项。
虽然在我国黑皮西瓜逐渐淡出市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邻国日本却对它情有独钟。日本的商家如火如荼地销售黑皮西瓜并将它切分成小块供应给消费者以吸引顾客。在日本这个措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在国内市场中的大众印象里,夏天的高消耗水果非西瓜莫属。而当提及价格亲民且夏日必备时,黑皮西瓜往往被视为“贵族”般的存在。因此它在市场上的地位也变得愈发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