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理解
掌握财务指标的深层逻辑,精准把握公司基本面。在投资领域,ROE(净资产收益率)与EPS(每股收益率)犹如两颗明星,与投资者回报紧密相连,常常被并提使用。
巴菲特对财务指标的洞察,其核心逻辑在于:投资于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财富的企业,而非短期的股价波动。
关于ROE(净资产收益率)
ROE是衡量公司股东权益收益水平的关键指标,反映了股东权益的盈利性。计算公式为:ROE = 净利润除以平均股东权益再乘以100%。其中,平均股东权益为期初与期末股东权益的平均值。简而言之,股东权益亦可称为净资产。
举例说明,某公司年度净利润为1000万元,期初股东权益为2000万元,期末股东权益为3000万元。那么平均股东权益为(2000 + 3000)/ 2 = 2500万元,ROE计算结果为1000/2500 x 100% = 40%。这表明该公司用自己的钱的能力较强。
再谈及ROE的背后:财务杠杆
与ROE相对应的是资产收益率(ROA)。ROA反映总资产的盈利能力,而ROE更侧重于股东权益的盈利性。两者关系可通过财务杠杆来解释。在一定程度上,ROE是ROA与权益乘数的乘积(权益乘数 = 总资产/股东权益),这意味着公司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债务融资来放大ROE,但同时也增加了财务风险。
EPS(每股收益率)的解读
EPS是公司净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数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优先股股息)/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例如,某公司净利润等数据如前例所示,那么其每股收益为1.8元。EPS未考虑股票价格因素,因此通常是与公司自身历史数据对比,EPS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
EPS指标的陷阱:非经常性收益
总结一下ROE与EPS的核心。这两个指标归根结底都是反映公司的利润,即公司为自己的能力。这两个指标的值都是越高越好。但在分析时,需要探究公司的能力是否在预期之内,是否因非经常性收益而虚高了EPS。
投资对比分析:
1. 横向对比:对比同类型公司,判断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2. 纵向对比:与公司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公司利润是否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