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瘦马并非如今世人所识的动物,而是一个极度盈利的行业代称。
在明清时期的扬州,瘦马行业尤为兴盛,虽盈利丰厚,却了人性光辉。此“瘦马”实指专供买卖的年轻女子。她们大多出身贫寒,被牙行购入后,历经一连串的训练,仿佛牲口般被售予或富商,故称之为瘦马。
选择成为瘦马的女性,多因家道中落,父母无奈卖女于牙行,换取些许银两,为年幼的女儿谋求将来安身之所。彼时,扬州经济繁荣,常驻的富商多不胜数。来往的商贾常于扬州挑选瘦马。扬州瘦马之名远扬。
这背后隐藏的是对女性的无情剥削。瘦马的美学标准以身材苗条为尚,故老板常苛待其饮食。那些正值成长时期的少女,每日仅有两餐,每餐仅能享用半碗清粥,这竟是她们的日常。当一个女子沦为瘦马,她的命运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古代女性的悲剧,是扬州瘦马的无奈写照。
明清之交,扬州凭借便捷的交通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在此经商的富商多非本地人士,他们的生活起居无人照料。故此,他们常在扬州纳妾。他们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女子容貌姣好、体态完美,还需精通琴棋书画等才艺。即便是官宦千金也难以满足如此苛刻的条件,何况那些大家闺秀岂愿屈身为商人之妾?
于是,一些唯利是图之徒寻得生财之道。他们于牙行购入十岁以下丽质天成的女孩,尤其是家道贫寒者。女孩购入后需学习各种技艺。若有反抗者,必将遭受打骂。待到姑娘十六七岁时再以高价售出。购买这样一位姑娘可能仅需数两银两,但可获利千两以上,此为当时之暴利行业,故扬州瘦马产业迅速壮大。
对于我们而言,扬州瘦马之存在实难理解。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们别无选择。面对买家时,她们的命运如浮萍般任人摆布。幸运者或许能被售予富裕之家为妾,虽地位低微但尚能温饱。对于贫苦百姓而言,这已是遥不可及的幸福。然而有些瘦马因无人问津而被老板无情遗弃。
姿色稍佳者或许能被卖入青楼度日如年,而那些滞销过久、无人问津的则最终流离失所。被遗弃的她们只能聚在一起以求生存,在破旧的房屋中暂居并于夜间于酒楼等待顾客以求温饱。自清朝至光绪年间,曾经兴盛的瘦马行业随着扬州商业的衰落而日渐式微,最终在社会进步中消失殆尽。
现今,“瘦马”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印记,见证了古代女性的悲苦命运。让我们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