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新动向
近日,银行及银联合发布了一项关于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的更新通知。
在6月8日发布的这份通知中,删除了“高息揽存”的表述,将原本的偏离度处罚阈值从3%提升至4%,并且减轻了对于存款偏离度超标银行的处罚力度。此举在管理银行流动性的也给予了银行更多的自。
此次调整的亮点解读:
取消了“高息揽存”的说法,这标志着监管机构与2015年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保持了一致性。此前的在2014年时,存款利率上限还未放开。
简化了指标计算方法,消除了季末月与非季末月的差异考核,现在的标准更侧重于考核月度内的存款偏离度,这对于银行来说无疑更加合理和透明。
监管力度虽有微调但保持稳定。从对存款偏离度的处罚阈值调整及对超标银行的处罚减轻来看,这反映出监管部门正寻求与其他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的协调与统一,以促进商业银行在基础指标上达到预期标准。
规范理财产品与存款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新通知进一步强调了不得通过理财产品进行“倒存”行为。即不能利用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设计,使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于月末或季末等关键时点以实现存款增加。过去一些银行就通过这种策略快速提升存款数。
根据银监会早前文件规定,商业银行已经受到限制,不得通过此类理财产品“倒存”的方式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该措施有效避免了理财资金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的集中转换。
理财市场与存贷市场各自发展
专家分析指出,新通知的实施虽然不会对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和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但它确实会改变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时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类型结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月末需要“冲时点”的银行来说,其发行理财产品的策略将不再受制于存款需求。
如今,理财产品的发行已不再完全围绕存款量调整。相反,各家银行开始更专注于各自的产品策略和收益模式。理财市场与存贷市场之间的联系日渐淡化,逐渐呈现出各自独立发展的趋势。
这些调整和规范反映了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慎与专业,将助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理财还是储蓄,个人投资者也应该了解最新的市场动向,根据变化来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