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朋友2 办公室的滋味3

2025-02-0116:12:21营销方案0

明日将至腊月初八的日子。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岁末的初见,农历新年的气息愈发浓厚。腊八粥的甜糯,不仅是许多人心中的年味,更是家的味道,珍藏于心底。

儿时,腊八节总是件大事。

午夜过后,二舅爹爹便开始忙碌,搬出擦得锃亮的大铜锅小锅。大锅高约一尺,口径宽阔。预先泡好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等,还有果品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等,统统放入锅内。他不住地搅动,以防粘锅。待到腊八早晨,每人一碗,加些红糖,大家尽情享用。

闻香咽唾,对于提及腊八粥的孩子来说,不论是初学喊爸爸的小童,还是已能叫洋车的少年,或是嘴上长满白胡老者,心中都会泛起一种甜蜜而满足的情感。

腊八这天,还有泡腊八蒜的习俗。将蒜瓣置于高醋中密封,为过年饺子准备。年关将至,蒜色如翡翠,醋味辛辣,色味双美,令人食欲大增。

美食如同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夜幕低垂,更显其魔力。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筋道的手擀面、鲜香的炒米粉、汁水四溢的生煎包……每一口都是回忆的味道。

今夜,《夜读》与您共话那些深夜与美食相伴的故事。

晚饭填满的不只是胃袋,

夜宵喂饱的也不仅仅是身体。

鲁迅在《集外集》中描绘了夜晚对美食的渴望与失眠的困扰。

林语堂则道出了肚子空空如星的夜晚对他而言无法入眠的苦恼。

从作家到普通人,没有人能够抵挡夜宵的魅力。

提及冬天,便想到一锅白水煮豆腐,热气腾腾,水滚如鱼眼,豆腐嫩滑如反穿的白狐大衣。父亲从“洋炉子”上为我们盛来豆腐,那是夜晚的温暖,是冬日的记忆。

一锅小馄饨也能成为冬夜里的暖心美食,精肉为好,加上少许醋,与摊上昏黄的光相得益彰。

曾有深夜里独自一人在烧蚝店等待炭烧生蚝的经历,那是一种孤独中的温暖与满足。

还有那简单的泡面、青菜、鸡蛋,加上一点调料与牛奶的搭配,吃完让人感到被窝是最安全的地方。

深夜食堂里,有拌着猪排饭的卷心菜丝的诱惑,也有路边烧烤摊、深巷里的面馆或是外婆家的厨房里的温情。

每一口夜宵都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人生的醍醐味。

上学时熬夜的日子里,下楼买关东煮成了困倦时的提神良。如今那些曾用来提神的食物如今竟成了助眠利器。

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夜晚,外婆总会为半夜醒来的我煮面条、剥鸡蛋、冲牛奶。

无论何时何地回家,总有一顿炒面等着我——无需多言,父亲便能理解我的需求。

每个深夜的食客都有自己的故事。那些在深夜里曾给予我们安慰的食物如今化作记忆中的温情与遗憾。

食物带着的热气与人类社会的安全感告诉我们:在夜色中前行时,“有人在你身边”。

所以深夜的食物不仅是一餐饱腹之食更是故事的载体。

我们分享着彼此的深夜食忆不论是面对风雪的坚韧还是生活中的小确幸那些都被食物点燃在记忆中活色生香。

明日当腊八粥的香气弥漫时答应我给自己煮一碗吧!

文丨《夜读》栏目组

图丨视觉提供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