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位齿顶圆直径计算公式 变位齿轮齿顶圆直径

2025-02-0202:29:21创业资讯0

变位齿轮简介

上图所示为齿数z等于10的齿轮正变位切齿的示意图。在切齿过程中,刀具沿半径方向的移动量xm(以毫米为单位),被称作径向变位量,也常简称为变位量。

xm代表变位量(单位:毫米),x为变位系数,m为模数(单位:毫米)。正变位齿形变化的过程中,轮齿的齿厚得到增加,同时其外径(即齿顶圆直径)也会相应增大。

采用正变位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齿轮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根切现象。对齿轮进行变位设计还能达到其他多种目的,如调整中心距。具体来说,正变位能增大中心距,而负变位则能减小中心距。

无论是正变位还是负变位齿轮,其变位量都有一定的限制。

正变位与负变位的区别

变位分为正变位和负变位。尽管两者的齿高相同,但齿厚却有所不同。齿厚增加的齿轮为正变位齿轮,而齿厚减小的则为负变位齿轮。

为了确保两个啮合齿轮的寿命保持一致,小齿轮常被设计为正变位(这样可以增强齿面的强度),而大齿轮则相应地设计为负变位(这样可以降低齿轮强度),从而达到大小齿轮强度相对平衡的状态。

当无法改变两个齿轮的中心距时,可以对小齿轮实施正变位以避免根切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大齿轮进行负变位,使两个齿轮的中心距保持一致。这种情况下,两者的变位量绝对值是相等的。

变位齿轮的啮合特性

标准齿轮通常在分度圆相切的状态下进行啮合。而经过变位的齿轮啮合则发生在啮合节圆上的相切啮合。啮合节圆上的压力角被称为啮合角,它与分度圆上的压力角(即分度圆压力角)是不同的。啮合角是设计变位齿轮时的重要参数。

变位齿轮的作用及益处

1. 通过采用正变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因齿数过少而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根切现象。

2. 通过调整变位参数,能够得到期望中的中心距。

3. 当一对齿轮的齿数比例相差较大时,对容易出现磨损的小齿轮进行正变位以增加其齿厚。相反,对大齿轮进行负变位以减小其齿厚,从而使得两个齿轮的寿命更为接近。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