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性的三个标准 科学本质三要素

2025-02-0203:01:51销售经验0

标准作业的三大基石:标准作业是确保高效生产、监督者有效管理和持续改善的基础。为了实现高效生产,我们必须综合考虑资源、设备和人员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更是丰田生产方式中强调的作业组合的艺术。而这种组合的核心结构就是标准作业。

这一标准作业包含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 周期时间管理
  • 精确作业顺序
  • 合理的标准持有量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标准作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常常由组长自主决定。与其它公司通常采用第三方技术员通过工业工程手法进行作业测定并制定标准的方式不同,丰田更加依赖现场的判断和经验。一旦组长确定的标准被认可,就会成为全体作业者的指导原则。

重要的是,监督者更了解自己所负责的现场工序。制定的标准作业必须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被下属执行。监督者还需持续监控标准作业的执行情况,确保没有遗漏或难以执行的操作。虽然这可能看起来像是一种非科学的决策方法,但基于过往经验和知识的自信决策,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标准作业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的过程。无论是制定标准的监督者还是执行标准的作业者,都需要关注作业的改进,并根据需要修订标准作业。如果监督者始终使用未更新的标准作业指导书,那将阻碍工厂的持续改善。

周期时间,是指制造一件产品所需的时间,由生产数量和工作时间共同决定。计算周期时间需考虑工作天数、月需量及每天的工作时间。一旦确定了周期时间,就意味着为每位工作者在该时间内分配了工作量。特别指出的是,这里不计算一般工作研究中的剩余率。

工作速度和熟练度等标准通常由组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当新员工能够与组长一样高效工作时,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达到了独立工作的水平。虽然个人的工作方式会有所不同,但忽视任何浪费都是与改善目标背道而驰的。

作业顺序指的是工作者在加工物品时,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操作流程。这包括物品的运输、机械上的安装与拆卸等步骤。这并非仅指产品的流动顺序,而是在时间流转中进行的作业顺序。

清晰的作业顺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引,员工可能会按照个人喜好进行操作,导致每次的操作流程都有所不同。这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可能导致机器损坏和生产线停工等严重后果。

为了确保作业的高效、安全和不浪费,作业顺序需要被详细规划和标准化。这包括明确操作方法、脚的位置、工作投入方式等,使员工理解和遵循这些规则。制定标准的人必须能够清晰传达自己的意图,这样才能确保良好的生产流程和高效的产品制造。

所谓标准持有量,是指在工序中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半成品以及安装在机器上的产品数量。这一数量会因机器配置和生产流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任何生产过程中,都不应存在无必要的半成品积压。

即使是相同的机器配置,如果按照不同的加工顺序进行操作,标准持有量也会有所不同。还需考虑品质检查、温度控制和油的使用等因素对标准持有量的影响。需要明确的是,标准作业与作业标准是有区别的。作业标准是规定操作的各种条件,如温度、时间、材料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经济性。

在制定好的标准作业中,标准作业票被放置在每个工作现场的显眼位置,作为新员工开始工作的指南。这也提醒老员工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标准作业票有不合理之处,就会引发后续的改进措施,从而更新标准作业票和作业指南。通过指导书和标准作业票的方式,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员工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以及作业书中是否存在不足。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