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小物——蛋挞篇
从村上春树的文字中流淌出的微小幸福,当遇见那些蕴藏期待的场景时,你感受到了吗?这种感觉与刚刚出炉的蛋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金黄与焦红交织的蛋奶馅,如凝固的雪花般柔美,配上那如诗如画的酥皮,每一次欣赏都仿佛带来一份小确幸。
这种名叫Egg Tart的西式馅饼,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代表着馅料外露的馅饼。其酥脆的饼皮、的馅料、浓郁的奶香,无不诉说着其色香味俱全的特点。无论老少,皆可品尝,价廉物美,成为我国普及度极高的西点。
历史长河中,蛋挞的踪迹早已被记录。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已开始制作类似的蛋挞。但那时由于条件所限,蛋挞外皮和现代截然不同,更多的是一个承载甜液的容器。而贵族们往往更注重馅心的品味。蛋挞在我国发展出两大流派——葡式和港式(或称广式),虽做法、原料和口感各有千秋,但都拥有各自的忠实拥趸。
说到葡式蛋挞,又称葡萄牙式奶油挞,以其表面焦黑的特色而闻名。相传其起源与葡萄牙院的修女们有关。修女们用剩余的蛋黄、白糖和牛奶制作了这款点心。1820年的导致院出售了秘方,使得这种美味的蛋挞得以传承至今。
而在香港地区,茶餐厅里的蛋挞更是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重要点心。初时的港式蛋挞较为庞大,堪比一餐之食。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更多口味的蛋挞,如鲜奶挞、姜汁蛋挞等。而其皮的制作也发展出多种风格,既有酥皮也有牛油皮等不同口感的选择。
而无论哪种风格的蛋挞,其制作过程都相对简单。您只需准备一些基本食材和工具,按照一定的步骤操作即可在家中制作出美味的蛋挞。搅打、倒入、烤制,每一个步骤都蕴对美食的追求和期待。
尽管蛋挞美味可口,但其热量也不容小觑。然而正是这种不完美的小缺点使它更加可贵。每当享用时,为了控制体重增加的风险而不得不放慢速度来品味每一口的小幸福与满足感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