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MRS计算公式

2025-02-0218:33:26创业资讯0

序数效用论主张,消费者无法精确计量效用的具体数值,而只能表述其偏好的次序关系。比如,相对于一个面包,一件衣服的满足感更强烈。该理论利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概念来衡量效用大小,并借助“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1)完备性:消费者总能清晰地表达其对不同商品的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若A的偏好超过B,且B的偏好超过C,则A的偏好必然优于C。

(3)多比少好:消费者通常更倾向于选择商品数量较多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工具,它展示了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这些组合的本质是数量组合的体现。

以食品和衣服为例,当数量组合为【1,16】、【2,10】、【3,6】、【4,4】和【5,2】时,这些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是等同的。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构成了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特性

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越远,表明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这是基于“多比少好”的假设来判断的。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这是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来判定的。

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这一特性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2)商品边际替代率MRS的概念

MRS即商品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当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MRS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的比值,同时也是无差异曲线上斜率的绝对值。

例如,在上述图表中,从A点到B点,消费者愿意放弃6个单位衣服以换取1个单位食品的增加;从B点到D点,则是愿意放弃4件衣服以换取1个单位食品的增加。

(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获得该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预算线则是在给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这同样是一种数量组合的体现。

X1和X2代表商品数量,P1和P2代表各自价格,m代表收入。预算线上的点代表刚好用完所有钱能买到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

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包括收入和相对价格。

当收入变动时,预算线会平移(收入增加则向右平移,反之则向左平移)。

当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时,预算线也会相应地旋转或平移。

消费者的商品选择不仅取决于个人偏好,还受到预算的限制。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置于同一坐标轴上,只有那些既在无差异曲线上(满足偏好)又在预算约束线上(买得起)的商品组合,才是消费者能选择的最优组合。

当这两个条件满足时,两条线的斜率绝对值相等,即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之比。

消费均衡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偏好不变、收入稳定和价格不变。当假设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体现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上。

对于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导致实际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该商品的购买量。例如,当商品价格下降时,相当于实际收入增加。

结合第一章中的“需求收入弹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常品的价格下降会使得需求增加;而低档品在价格下降时可能引起需求的减少。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