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不仅仅是恭谨待人、尊敬师长的外在规范,更是一种内化的品德。德,即武德,是崇尚武力却不忘武之真谛的精神。在民间武术的传承中,首要的便是教导学生礼节与德行,再传授技艺。只有严师才能培养出严守武德、恭谨处世的学生,而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学生才能掌握中规中矩的武术技巧。
师父的责任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武术动作,更重要的是他们锻炼的方法和理念。当徒弟掌握了基本要领,就算入门了。真正的功夫是通过个人的努力锻炼得来的。只有通过长期的个人努力,将师父的教导化为自己的功夫,才能在坚持不懈的中体验技法、领悟拳理,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
三伏天和三九天是全年最特殊的时间段。在三伏天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强大的体温调节能力,这有助于人们更快地适应外界环境,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而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大量出汗可以改善的代谢功能和循环系统。这不仅可以理解为锻炼的需要,更是在练武中强调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体现。
学武之人需注重内外兼修。“内练”与“外练”相统一,既要锻炼肌肉、骨骼等体表,又要锻炼内部气息,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如果平时练得好,紧急时刻自然能派上用场;而如果松松垮垮、没有真本领,则会在紧急时刻手忙脚乱。
在武术中,姿势、动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至关重要。初学武术时应力求动作规范、方法正确。只有始学不苟、有错必纠、求甚解、明细节,才能避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从而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武术的技术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徒手技术和持械技术。在练习过程中,先学基础再学进阶,先学拳术再学器械,这样才能由会到熟、由熟到悟,逐步达到高的水平。武术还强调腰的作用,外形动作要以腰为轴,内外劲力也要以腰为发力点。
在攻防格斗中,武术讲究手法、身法、步法的协调配合。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击,都要讲求策略和技巧。只有了解对方的意图,才能在应对中游刃有余。发劲动作要刚柔相济,借力打力,以巧破千斤。
太极拳等武术流派还强调心境与动作的合一。在演练中,要做到心目中有对手,但在比武时又要战略上藐视对手、气势上压倒对手。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境和意志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