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顺利建设并成功上线后,它将为企业带来显著便利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系统的持续运营与维护。那么,在ERP系统上线后,企业应关注哪些主要维护工作呢?
在ERP系统上线后的运维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系统保障、系统优化及系统扩充。这些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且持续的运维循环。
1. 系统保障阶段:初期的重点在于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此阶段主要解决系统中的错误、操作失误以及权限控制等问题。随着系统的稳定运行,此类问题逐渐减少,为企业的长期使用打下坚实基础,通常大型企业需要3至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一阶段。
2. 系统优化阶段:当系统进入稳定期后,可能会发现一些设计上的不足或功能上的缺失。这时,便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处理,确保其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若企业拥有自己的ERP开发实施团队,这一过程将更为高效。
3. 系统扩充阶段:当系统满足初始的蓝图设计需求时,管理层和用户可能会发现更多可以优化企业资源的领域。这便需要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充,直至ERP系统的生命周期结束。
在上述三个运维阶段中,企业需进行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用户权限管理:包括新增权限、权限变更以及禁用权限等操作。
(2)业务流程的维护与支持:协助业务部门制定并执行相应的ERP业务流程,确保流程的顺畅与高效。
(3)ERP文档的完善:如二次开发文档、技术支持文档等,以供日后查阅与参考。
(4)用户需求管理:为ERP的升级与改造做好准备,及时收集并整理用户的需求与反馈。
(5)与软件供应商的有效沟通:及时反馈软件使用中的问题,并确保供应商能快速响应并解决问题,同时将公司的需求与意志反映在软件的后续版本中。
(6)软件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库的维护、数据的导入导出等操作,并建立详细的维护记录文档。
(7)软件升级工作:涵盖方案制定、升级实施及过程文档化等环节。
(8)ERP系统报表的开发与完善: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报表需求。
(9)ERP管理与流程的持续完善:不断优化管理及流程,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10)数据备份与恢复:采取磁带备份、备份及灾难恢复演习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可恢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