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之复杂,毕业之路漫漫。
职场挑战重重,新人小辈心中常有茫然。
面临就业压力与工作的重压,许多有志青年感到职场恐慌。而张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线希望,特邀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宇老师为我们解惑。5分钟里,我们会学到几个小技巧,简单的运用便能明显改善工作沟通问题!
职场新知的第六课
大家好,王老师来啦!回想过去,有则新闻引发关注:聊天回复“嗯”被老板批评。员工因简单回复“嗯”字而遭老板批评至离职,这件事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波澜。大家对于员工和老板的反映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都听说过这则新闻,对老板和员工的反应都表示不解。事实已然如此发展。
我们不妨讨论一下,大家认为这种回复方式存在什么问题吗?
从员工视角来看,个人的回复习惯是多样的。有人习惯说“恩”,有人则喜欢用“OK”,甚至有人用动画OK表情来回应。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交流方式,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沟通的微妙差异。
有的领导可能认为这样的回复过于简略,希望员工能以更正式的方式回应,如“好的”或“收到”。这种微妙的沟通差异在日常工作中是值得注意的。
从领导视角而言,过度批评员工也非上策。若认为员工回复有欠妥当,可直接提出建议,强调在与客户沟通时选择更丰富的回应方式的重要性。
是否有比“嗯”字更显轻视的回复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回复。
在许多职场场景中,领导和管理层都可能遭遇员工不回复信息的情况。比如发邮件后无回音,而当面询问时得到的回答是“收到了”。对于这种沉默的沟通方式,领导们常常感到需要“教育”一下相关员工。
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所有沟通形式中,最可怕的便是无声的沉默,尤其是情感交流中的无表情沉默。在工作沟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在职场上,作为下级面对上级的工作要求时应该如何回应呢?
可以采用直接表态的方式。例如明确表达自己的工作打算、预计完成时间、工作想法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可以尝试商议反馈的形式。与领导商量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自己的看法或建议等,共同探讨以达成共识。
如果对任务还在思或需要更多时间考虑,可以选择常规回复如“收到”,表示已接收到信息并会尽快思考回复。
虽然这些只是基础职场礼仪,但遗憾的是许多职场人并未养成这样的习惯。
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或沟通的内容,花费短暂的时间回复“收到”并不困难。但这样的回复能确保上级确认信息已被接收并开始有效沟通。
对于内容的管理,我们应这样处理:
针对领导的内容, 只要是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如任务分配、工作介入或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应回复明确的“好的”或“收到”。
对于与己无关的内容, 不必过多回应以避免不必要的沟通。
在职场中提升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而良好的沟通习惯就是从这些细节开始养成的。确保消息接收后有回应、任务完成后也有反馈是避免沟通成本上升的关键。
站在个人角度想想,如果你面对的人总是三缄其口、问答模糊不清时,你希望对方给你明确回应还是一直等你的反复确认?换位思便会知道及时回应的重要性了。
总结来说, 硬技能重要, 但适时地给予对方回应同样是职场沟通中的重要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