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流行起一种新型娱乐活动——小学生盘手串。一串大红色的、彩色的手串,在孩子们之间成为了新的交流“货币”。无论是色彩斑斓的组合还是“咔嚓咔嚓”的解压声音,都让手串成为了小学生中的新宠。
济南小学手串现象的背后
在济南,小学生们对手串的热爱也日渐升温。是否有孩子在课余时间把玩手串?老师们对此又是如何看待和应对的呢?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一小学老师向记者分享了一段有趣的视频,视频中的小男孩正在专心绘画,面对老师提问时他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对手串的喜爱,甚至还自豪地表示自己也曾玩过。
同学同样表达了她的爱好,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她透露自己曾接过母亲和姐姐手中的手串。她坦言,虽然喜欢玩手串,但出于对学校规定的尊重,她通常在完成作业后,在看电视或阅读时才会拿出来玩。
该老师随后进行了一项小型调研,发现社团中近半数学生都曾接触过手串。记者在与多家学校的沟通中也了解到,确实有少量学生对手串产生兴趣。
“与同学交流、寻找解压方式”是孩子们的共同回答。记者在校园周边的商店中并未发现热搜中提到的“盘手串”玩具。
表示:“我现在不再玩手串了,因为网上有人说长时间玩手串会导致生病。”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
专家建议: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济南市医院康复科路亮医生强调,从健康角度来看,小学生过度沉迷于手串有潜在风险。长时间专注于盘玩动作可能导致手指关节发育不均衡,甚至引发关节疾病和腱鞘炎等健康问题。
他指出,除了身体健康外,还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单纯从身体发育角度分析不足以全面理解这一现象。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洋同样认为,孩子玩手串、游戏、刷手机等行为都可能是解压的方式。
刘洋建议道:“家长和老师应共情孩子,站在朋友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玩手串的目的。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同时她也强调了与孩子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孩子们的兴趣点较少或学习生活压力过大时,他们可能会寻找特别的玩具来解压。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会如何缓解孩子的压力,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