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往,每当提及对于美食的痴迷,我最怀念的时光莫过于小学和初中时期。那时,零花钱有限,加之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虽然父母常有限制,不让我们过多地吃零食,但我们对于美食的渴望却从未减少。
记得小学门口那家油条摊,其美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那时的钱能买到两根,而那味道的独特与鲜美,只能每周体验一次,如今那家店已不复存在,更增添了我对它的怀念。
随着岁月的流转,我成为了一个南方姑娘,却发现自己的味蕾已然偏爱饺子。也许这正是古语所说:“好吃不如饺子。”其独特的魅力在于无论哪种烹饪方式——煎、煮、蒸——每一种都能让我久久回味。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不同的烹饪方式赋予了它不同的身份。如煮饺,蘸着酱油和醋,一口气吃上七八个,再来一碗饺子汤,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它常常作为正餐的主角出现在餐桌上。
而蒸饺则更多时候成为早餐的选择,营养且健康。若是煎饺,那便是一款随时随地都能享受的小吃或下午茶佳品。
谈及煎饺,其种类繁多。有生煎饺,包好后直接放入热油中煎熟;也有熟煎饺,即先将饺子煮熟再煎。通常情况下,生煎饺更为常见,而熟煎饺多为前一日剩余的饺子,第二顿稍作加工而成。
记得儿时,很多人都有尝过熟煎饺的味道,因为母亲们都是勤俭持家的典范,不会浪费任何一个饺子。
在小学门口,有一对80后夫妻开设了一家专门售卖煎饺的小店。他们曾在外打工,但为了陪伴孩子,选择了回乡创业。他们的房子临街,于是决定用便宜的蔬菜和面粉开设小店,既方便了邻里,也为自己带来了一份事业。
面粉和蔬菜是他们主要的食材,而煎饺则是他们的招牌产品。老板在家包饺子,老板娘则在店门口一边看着煎饺一边售卖。附近的小学和工厂员工常常光顾这家店。
为了让顾客有更多选择,老板娘每天还会准备多种粗粮稀饭。店里的产品丰富且实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虽然装修简单,但生意却一直兴隆。
老板娘表示,煎饺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技巧。饺子的皮要适中,不能太薄或太厚。薄了容易煎破,影响了外观和口感;厚了则会让饺子失去原有的风味。而且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他们还特别推出了饺子形状的生煎包,这样一次可以煎更多,减少了顾客的等待时间。
一锅能煎150个饺子形状的水煎包,每锅大约需要十五分钟。在集市人多的时候,他们甚至要煎上十锅。这样算下来,一天能卖出上千个煎饺。因为农村的蔬菜价格实惠,他们的素馅饺子只要6毛钱一个。
这对夫妻已经做了近的水煎包和煎饺,经验丰富、技艺娴熟。他们做的水煎包上面嫩、里面、下面金黄酥脆,深受附近小学生的喜爱。每天上学路过的学生们都会买上一些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