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居所以及神祇的居所,统称为宫。
2. 高大的房屋,被尊称为殿,尤其适用于供奉神灵或帝王处理政务的场所。
3. 宫门、庙门以及墓前装饰的双柱楼观,被称作阙。
4. 围有土墙的城镇乡村,其外围的矮墙则泛称为垣。
5. 城市外增加的城墙,被称为郭。
6. 亭为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而台则是用土夯筑的高地。
7. 二层以上的房屋为楼,四周设有栏杆回廊的楼层则称为阁。
8. 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房屋,轩则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室。
9. 坛是为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型仪式而建造的平台。
10. 廊指的是屋檐下的过道或者独立的有顶过道。
11. 正房两侧的房屋被称为厢房,而高堂下周围的廊房、厢房则统称为庑。
12. 闼是指宫门或官署门。
13. 宇指屋檐,泛指房屋;庭则是指院子;宅则代表住所。
14. 达官贵族的居所被称作府,而官僚贵族的大住宅则称为第。
15. 高级的住所被称作邸,僧众供奉佛像的地方则为寺。
更多关于古代建筑的用语详见后续内容...
以下为古代常用数量词的解释:
1. 一称指的是10斤,常用于称量精肉等物品的重量。
2. 镒是指20或24两,常用于描述黄金的重量或价值。
更多关于古代数量词的解释详见后续内容...
还有一些其他类别的知识:
1. 古人对于他人的称呼,常直称姓名,并用于不同的社交场合。
2. 古人以作品集命名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字、名号、书斋名、、籍贯、谥号、年号等。
3. 表、书、疏、奏等文体,常与臣子向皇帝言事相关。
更多其他类别的知识详见后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