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纳米钙的用途有哪些 纳米钙哪个品牌好一些

2025-02-0404:28:26营销方案0

一、粒径差异

纳米碳酸钙与普通轻钙的核心差异体现在原始粒径上,即一次粒径的不同。通过透射电镜的精细分析,这两种产品的差异得以精确识别。

二、晶形变化

由于纳米碳酸钙的碳化工艺与普通轻钙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晶体在结晶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纳米碳酸钙的晶体以立方体为主,其形态因工艺条件和晶形控制剂的影响而呈现多样性。相比之下,普通轻钙的晶体形态较为单一,以纺锤形为主,有时也会因团聚凝聚而形成菊花状晶体。

三、性能与应用

总体来看,纳米碳酸钙与普通轻质碳酸钙在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碳酸钙粒子的大小上,还涉及到表面改性、晶型可控性、CaCO3含量、分散性、吸油值、流动性和疏水性等方面。在应用方面,两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普通轻钙主要起填充剂作用,而纳米碳酸钙除了具备填充剂功能外,其补强作用和改性作用更是其价值的体现。

四、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

(1)消化过程

轻钙的制备工艺对消化温度及消化用水质量的要求相对宽松。中烧或过烧的石灰即可满足需求,生浆粘度较低,有助于提高碳化效率。而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则需采用活性较高的轻烧石灰,并严格控制消化温度和生浆粘度的稳定性。

在消化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含有大量碳酸钙晶体的熟浆滤液作为消化水,因为这些晶体在生浆中会作为晶种参与碳化反应,影响碳化结晶的均匀性,可能导致大颗粒晶体的产生,从而影响产品粒径分布范围。

(2)碳化过程

轻钙的碳化过程不严格控制初始温度、生浆浓度和粘度以及CO2浓度。而纳米碳酸钙的碳化则采用专门的碳化反应器,通过控制起始温度、石灰乳液浓度、CO2浓度、温度、CO2流量和搅拌速度等参数来实现对晶粒粒径和晶形的控制。

碳化反应器需便于清洗,以便于每批次碳化结束后进行系统清洗。可以通过添加晶形控制剂来调节反应速度,提高晶体分散性能和控制结晶作用。

(3)晶型导向与表面改性

纳米碳酸钙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添加晶型导向剂,并进行分散处理和表面改性活化处理。这些处理虽然用量不多,但价格昂贵,占纳米碳酸钙总成本的三成以上,同时也使生产工艺更为复杂,投资成本显著增加。

(4)干燥处理

轻钙的干燥主要关注白度、水分、筛余物和pH值等指标的控制。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碳酸钙的分解温度,通常在600~750℃之间。而纳米碳酸钙在干燥时需注意温度控制,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表面活性剂焦化,影响产品质量。干燥温度一般控制在200~300℃之间,具体温度根据物料在不同干燥系统中停留时间的差异而略有不同。

产品干燥后的粉碎解聚和分级是纳米碳酸钙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参考资料:

舒均杰关于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成果。

赵东清关于石灰石制备轻质及纳米碳酸钙的研究报告。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