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人的性格差异?”
这是一个普遍的话题,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人们都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人的性格特点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深入探讨今日的主题“大五人格模型”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聊一聊MBTI人格类型指标。
MBTI是基于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发展而来,由一名作家和她母亲在上世纪40年代编制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现今,我国所采用的MBTI测验是根据东卡罗莱纳大学提供的1987年版MBTI-G原始量表发展出的版本,它包含97道题目。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式各样的MBTI测验版本层出不穷,逐渐渗透到人际交往、职场、企业培训乃至个人成长等各个领域。有研究者呼吁,MBTI的应用需要整个社会的合理规范,反对将其作为参考和岗位设置的依据。
为何网络版的MBTI只能作为一种轻松的互动游戏呢?这与它的局限性和缺点息息相关。
首先,从维度角度看,MBTI的测量内容可以由大五人格模型所覆盖,且MBTI并未涉及大五人格中与质相关的内容。
其次,MBTI的四个维度之间并未发现明显的交互作用,其分类方式过于简化,没有必要将不同维度的两极组合成一个类型。这种分类方式不仅忽略了个体间的细微差异,还导致测验的重测信度较低,网络版测验的效度证据亦不足。
再者,目前并无证据表明MBTI能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等生活方向,其在工作表现与人格类型之间的关联也十分微弱。这种简单的分类可能导致“自我标签化”,限制个人的发展和认知。
尽管上述争议主要来自学术界,主要集中在MBTI的心理测量学质量方面,但这并不影响MBTI成为当前最流行、商业价值极高的心理测验工具之一。
转向我们今天要谈的“大五人格模型”。相信大家对这一用于描述和测定人格特质的模型不会陌生,由于英文首字母拼写为OCEAN,因此也被称为海洋人格。这一模型被公认为目前对个体基本特质最全面、可靠和有效的描述方法。
大五人格模型主张存在五个基本的人格特质:外向性、质、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五个特质的意义和影响。
外向性,这个概念不仅指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更涉及到我们对他人的初步印象和整体印象的判断。外向者倾向于将心理能量投外部世界,而内向者则更倾向于独处和内省。
质,虽然大多数人会将其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潜在威胁的敏感性和反应。在工作中,高质的人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反思和审视,但这也取决于他们的其他人格特质如尽责性。
宜人性,涉及到对他人和关系的重视,高宜人性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展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而低宜人性的人则可能给人留下冷漠、尖刻甚至好斗的印象。
尽责性,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社会中备受推崇的特质。高尽责性的人在人际关系、教育、工作等各个领域都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创业领域,尽责性也可能影响一个人对机遇的把握和挑战的应对。
开放性,与创造力紧密相关。高开放性的人更可能从事需要智识投入的活动,尤其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对于创业者而言,开放性可能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新挑战。
这五个特质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一个个体身上共同作用,形成独特的个性。大五人格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他人的方法,但在深入探究个体行为和思维模式时,还需要更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在面对创业者和选择合作伙伴时,各种模型只能作为理论参考之一。选择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我们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在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的也要保持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书目:《大五人格模型:理解与应用》
方文咨询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