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板界,青春的风采与时间的流转总是交织在一起。当提及16岁在滑板界已步入职业生涯的暮年,这似乎是对这项运动年轻化特征的一种讽刺。
于2020年的东京会上,年仅12岁的滑板健将惊艳世界,打破常规。虽然这被认为是因为会新晋项目带来的特殊情况,但人们预测这样的趋势并不会在之后的比赛中持续。现实却出乎预料,法上,年轻化的趋势甚至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一位未满14岁的冠军在舞台上闪耀。国际奥委会对此种现象视若无睹,是否该考虑采取措施,以避免对青少年的过度利用呢?
在巴黎会中,滑板运动的存在,无论对人们对其持何看法,始终引人注目。其已跻身大家庭中,尽管仍有人对此持有异议。滑板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年轻人群中备受欢迎。会正逐渐需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随着观众年龄的增长,引入更多吸引年轻人的比赛项目是必然的。但滑板运动在舞台上的发展态势却令人深思。
在奖牌争夺战中,公园和街道两个项目的主导权被中学女生牢牢把握。比如的郑好好选手,尽管年仅11岁,却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年轻选手。在公园项目中,郑是热门的选手之一。而在街道项目中,一位刚刚年满14岁的女孩便已拔得头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选手古贺小百合,她在会上连续两届夺冠,证明了她在该领域的绝对实力。
古贺小百合以高难度的技巧和272.75分的高分夺冠,这足以说明她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然而同样引人注意的是她身后的那些年轻竞争者们——如赤坂莉兹和莱亚尔等年轻选手。特别是当人们发现即使是有着16岁的“老将”在这个项目中,亦让人不已。
从这两个极端—滑板与花样滑冰—的孩子们的崛起中,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有何逻辑?国际滑冰(ISU)对此表示了担忧。而世界滑板联合会(WorldSkate)则似乎对年轻选手的崛起视而不见。国际奥委会则持开放态度,遵循着不干涉原则,让各项目自行发展。如此环境下,即使是在花样滑冰中担忧未成年选手参赛问题显得无足轻重。
这便引发了一个讨论:我们是否真的愿意看到儿童甚至少年参与到这样极富危险性的竞技中?像斯凯·布朗这样的选手是引人注目的榜样吗?这位16岁的少女已经多次遭受了严重的伤害。但当我们考虑职业滑板运动的现状时,不得不问的是:年轻运动员在这样的比赛中是如何应对压力的?他们面对的是何种样的竞争环境?
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轻巧灵活的10至15岁女孩在极限运动中确实具有优势。而滑板比赛的规则似乎更倾向于那些体重较轻的选手。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完成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但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为了追求梦想和期望的回报,许多父母是否在自己的孩子过早地投入到这种高风险的竞技中?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健康与安全?
这是一个充满复杂议题的讨论点,让我们保持开放的视角去理解和处理体育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