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年的六月到九月,恰逢黄花菜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在这个时节,需要提醒广大群众,鲜食黄花菜隐藏着中毒的风险。请大家不要自行采摘、处理和食用。
黄花菜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常见食材,为何会潜藏中毒的危机呢?
据云南省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的介绍,新鲜的黄花菜内含有一种名为秋水仙碱的毒素。这种毒素在内会氧化成二秋水仙碱,这是一种剧毒物质。摄入50至100克的新鲜黄花菜就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当人们误食含有毒素的黄花菜后,中毒反应的程度轻重不一。轻微中毒可能出现恶心、腹泻以及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而严重中毒则可能导致肌肉酸胀,甚至肝肾功能受损。“新鲜”并非是导致中毒的魁祸首,只要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可安心享用。
据专家指出,新鲜黄花菜采摘后,需去除花蕊,并使用清水进行漂洗。随后,将其置于蒸笼上蒸煮,再晾干储存。在这一系列处理过程中,通过高温蒸煮、去花蕊以及水的漂洗,可以大大降低其毒素含量,对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医生再次提醒大家,直接爆炒新鲜黄花菜并不能完全去除相关毒素。若摄入过量,仍有可能导致中毒。建议大家在农贸市场或超市购买已加工处理过的干黄花菜。黄花菜的保存也需注意,若保存不当容易发霉。应将其放置在干燥的塑料袋内,密封保存,并定期检查。
据云南省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再次强调,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各种集体用餐的场所禁止食用新鲜或干制的黄花菜。
若不慎食用黄花菜后出现不适症状,可先尝试简易催吐方法,并迅速前往医院治疗。切勿自行乱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