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自古以来便是尊贵的“海产八珍”之一,与燕窝、鱼翅等齐名,是富贵人家餐桌上的佳肴。我手中所持,正是刚从深海捕捞上来的新鲜活海参。
海参,是一种棘皮海洋生物,满身肉刺,擅长潜水,常年在海底岩石或海藻丛生之处悠游。它以杂食为生,捕食微小生物、有机质碎屑以及泥沙、贝壳等。海产世界中,海参的种类繁多,据传全球有千种之多,我国便有百余种,其中可食用者二十余种,尤以渤海湾的北方刺参最为名贵。
今年我自制了海参,其中最大的一只我准备分三天享用。刺参作为海参中的珍稀品种,我国渤海湾便是其四大冷水产地之一。回首过往,早年的海参多为野生,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才开始规模养殖海参,当时的成品多为干海参。
干海参的加工过程虽已有标准进行规范,但其中仍不乏加工猫腻,让人难以捉摸。然而在干海参的外观上往往难以看出问题,往往需在泡发后方能见分晓。说到此,不得不提的是市面上的即食参,因其形状变化不大,易于辨别品种和质量,同时加工方便,故而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即食参的加工过程颇为讲究,需由潜水员捕捞上来后立即开腹去脏,再以开水焯制,最后加盐冷冻。此过程我在长兴岛海参养殖基地曾亲眼目睹。每年十一月,当出参的季节到来时,我都会前往一探究竟,尤其对即食参的加工、存放、发制之法了如指掌。
在海洋中,捕捞的鱼群中也包以海参为食的生物。我所拍摄的视频中便记录了此景。在长兴岛的养殖池中,我朋友的地方我亦曾多次造访,那里的平房是育苗池的所在。
商家常宣称其海参为野生,然事实上成本高昂且性价比低。真正的野生海参捕捞者自己都舍不得吃,更不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市场,许多商家都声称售卖的大连刺参是从当年5月份的幼参开始养起。但也有商家利用温度差将大连刺参运至福建养至成熟后出售,以此冒充大连产。
我曾赴哈尔滨道外区南极市场探访,多家海产品摊位都声称售卖大连刺参,但价格却低于我在大连朋友处的批发价。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产地之谜。
养殖海参是高风险行业。从育苗到成熟通常需要三年时间。在这期间,水温超过24度便会威胁到海参的生命。特别是在渤海湾一带,每到5月份都需密切关注水温变化并勤换水。即使如此也不一定能保证海参的安全。因此当地有“一灾亏三年”的说法。
此外还有光参的存在,其学名为无刺海茄子。多年前我在饭店吃过此物作为配菜使用。现在许多自由市场上也销售这种海茄子类型的海参。至于价格方面如去年大连刺参的价格在每只25元左右不等。
再谈及海参的用价值,《本草纲目》等古代文献早已对其医和保健功能有所记载和论述。现代医学也证实了海参中含有的多种活性物质如酸性粘多糖、皂苷、胶原蛋白等对提高身体免疫力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食用也有禁忌不能过度食用每日不可超过一根且夏季应少吃或不吃儿童更是禁食因为海参内含天然激素不宜儿童食用。
对于市面上的宣传如五年参七年参等等我只是听闻而已。我所购买的即食参已经七年了其参龄均为三年出水即买故大小不一但并不影响其口感和质量。至于发制之法我能令其增大一倍或两倍但发大并非意味着营养更多过度的发制反而显得过于投机取巧罢了。
如今我展示的是我发制好的冷冻海参以及正在泡发的海参之状。发制之时需注意卫生与火候掌握得当方能保证口感与质量我用纯净水发制并掌握好火候使得成品劲道有嚼头此法我已发制过多次从未失败过每只皆为精品价格自然不菲每只打底价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