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释义
1. 税收乘数:指税收变动对收入产生的乘数效应。
2. 流动性偏好:指在特定利率水平下,人们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将其用于投资或消费的心理倾向。
3. 凯恩斯极端:指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主府通过财政刺激经济,以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4. 自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内自发形成的、无需干预即可发挥作用的经济稳定力量。
5. 奥肯定律:揭示了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6. 加速数:表示投资随收入变动的敏感度。
二、简答题
1. 财政的内在稳定器通过调节支出和税收,平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生产总值(GNP)的主要区别在于GDP计算的收入范围更为广泛,包括了该国境内的经济活动,而GNP更侧重于的收入。
3. 凯恩斯学派货币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整货币工具,如调整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论述题
1.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影响利率和投资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供给的增加会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反之,货币供给的减少会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可能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
2. 短期消费函数主要反映当前经济环境和对消费的影响,而长期消费函数则更多地考虑人口、文化等因素对消费的长期影响。
3. 均衡收入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变动等。当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均衡收入。
四、分析题
1. 美元升值的因素变化分析需具体分析每一点对汇率的影响,如利率升高可能吸引外资流入,从而增强美元的需求,导致其升值。
2. 根据所学知识,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包括文化、社会习惯、经济发展阶段等。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可能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人口结构因素和经济环境因素等。
3.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新增投资带来的效率增加会逐渐减少。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管理和成本会逐渐增加,导致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
4. 制约财政发挥作用的因素包括时滞、效果的不确定性、执行的成本等。
五、计算题
1. 根据给定的消费函数和投资,可以计算出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具体计算过程涉及联立方程求解等数算。
2. 本题涉及价值增加、GDP和收入的计算。首先需要计算各厂商的增加值,然后加总得到价值增加;接着根据各厂商的产出和购买情况计算GDP;最后考虑折旧等因素计算收入。
3. 此题涉及IS-LM模型的构建和均衡利率、收入的计算。首先需要构建IS曲线和LM曲线,然后联立方程求解均衡利率和收入;再根据给定的税收和购买计算财政乘数;最后考虑货币供给的变化计算货币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