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闲逛时,你是否留意到不少商品的价格尾数都是以9或0结尾,比如9.9元、199元,而在服饰区,常常会看到399元、499元的标价。你是否会认为商家在故意让事情变得复杂呢?若商品定价为更简单的整数,如10元、20元或直接标明400元、500元,这样不仅简化了找零的步骤,同时也为商家和顾客带来了便利。
实际上,这背后是商家精心设计的定价艺术。这种定价方式正是营销策略中的尾数定价法。商家正是基于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预期,有意将价格定在一个与整数有所差异的数值上。这种定价策略在心理上对消费者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根据研究显示,即使是微小的差异,如19.9元与20元之间的差价,也能让商品在消费者心中产生较大的价格差异。消费者往往会觉得前者更为亲民、更便宜。这是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动机各异,有人注重性价比,有人追求品牌和品质。不同的商品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定位。汽车与洗发水的价格不可相提并论,因为购买时考虑的因素大相径庭。
尾数定价法主要适用于日常消费品的定价,而对于高档商品而言,采用整数定价可能更合适。例如,一件精致的名牌西服标价为3000元可能比2970元更能吸引消费者,因为整数价格往往给人一种高端、品质保证的印象。
曾几何时,萨博公司从制造战斗机转向生产小型经济汽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在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上做出了巧妙的调整。他们预见到跑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并针对高收入、高教育背景的消费推出了新型跑车,定价高达两万美元。他们强调车辆的独特性和高端配置,成功吸引了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得萨博汽车的销售增长率飙升至42%,市场供不应求。
由此可见,商品的定价不仅仅是关于价格本身,更是关于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心理的巧妙游戏。在为商品定价时,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目标消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确定最合适的价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