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如今高速公路大多数部分已经换成了沥青路面,但到了收费站区域却依旧是水泥路面。
回想前,驾驶经验丰富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当时京港澳高速湖南段刚开通时,路面主要是水泥构造。那时候的驾驶体验确实与现在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为何将水泥路面逐渐替换为沥青路面呢?这其中是否因为沥青路面成本更低?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其实沥青路面的成本是相对较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成本高就意味着没有价值。接下来,让我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从安全角度来看,水泥路面的刹车距离在雨天时明显长于沥青路面,不利于车辆迅速停靠,容易发生侧滑等意外情况。
沥青路面的柔韧性使得行车更加舒适,噪音相对较小。相比之下,经过水泥路面时,车辆噪音明显增大,给驾驶者带来不适。
水泥路面通常需要划设防滑槽来增强路面的防滑性能。而从驾驶体验上看,水泥路面的驾驶感受远不如沥青路面。
在施工和维护方面,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也存在显著差异。沥青属于柔性材料,摊铺和压实后能迅速开放交通。而水泥路面则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施工流程,如浇水、养护、开槽等,才能开放交通。
当路面出现损坏时,沥青路面的修补工作更为便捷。只需将破损部分清除,重新铺设沥青并压实即可。而水泥路面的修复则需要更大范围的开挖和填充,且需等待其干燥后才能重新开放交通。
尤其在现代交通日益繁忙的情况下,沥青路面的优势更加明显。那么为什么在高速收费站区域却使用水泥路面呢?这主要是出于对工作人员健康的考虑。沥青路面在阳光下会散发出气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不利。收费站区域的车速较慢,尤其是大车和重车,长期的重压容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凹陷和鼓包。
相比之下,水泥路面的硬度较高,不易出现凹陷和鼓包现象。在收费站区域采用水泥路面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不仅如此,在农村地区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车辆行驶较少的道路多采用水泥路面。而车辆较多的城区道路和乡间主干道则更多采用沥青路面。这并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得出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