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迭,转眼又到了设定年度预算的时刻。预算编制时,我们首要任务是确立财务产出类指标的预期,尤其对于2024财年的销售收入、回款及利润目标进行精准的预估。
明确收入及利润核心目标是预算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收入目标得以确定,回款目标的界定便显得更为明确。随之,成本费用的预算限额也会相应地推算而出。
那么,如何敲定这些目标呢?
部分公司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编制预算,即由下级单位自主申报预算,经过上级领导的审核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比如,下级单位初步设定的收入利润预算在经过审核后,可能会增加一定的百分比,从而确定了下一财年的收入利润目标。
另一些公司则偏好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方式。这里,上级领导会直接给出收入和利润目标,下级单位在接到这些目标后,会进一步细化和分解预算。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自下而上的方式能确保目标与被考核人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减少虚报现象。这也可能导致下级单位为求稳妥而自行打折,不能充分展现其潜力。相反,自上而下的方式虽然能弥补这一不足,但若上级对下级情况不够了解,所设定的目标可能过于理想化,导致实际执行时难以达成。
实际操作中,上级领导往往会结合公司整体战略和下级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预算目标。即使如此,目标的设定也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沟通和调整,以确保其既具挑战性又切实可行。
为确保目标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数据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来匡定天花板的高度。例如,参考公司过去几年的增长率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收入利润增长率,以此来设定2024年的目标。
在确定收入利润目标时,应确保其不低于历史增长率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率,这样不仅能激发下级单位的积极性,还能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至于如何获取主要竞争对手当年的增长率数据,若当前年度尚未结束,我们可以退而求取其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参考,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终确定的收入利润目标应当兼具挑战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公司上下一心,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2023年10月1日 撰写于北京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