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音乐的采样率 怎么知道一首歌的采样

2025-02-0503:01:09创业资讯0

对于那些热衷于数码音乐的朋友们,你们可能早已耳闻CD音乐的采样率是44.1kHz,不少音乐流和下载也采用这一标准。那么,这个神秘的44.1kHz采样率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近年来,数码音乐文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48kHz的采样率,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听得出音质的差别吗?

44.1kHz:硬件限制下的产物

其实,很多影音规格和参数的制定都受到了当时硬件条件的制约。CD和数码音乐的44.1kHz采样率也不例外。早期由于只有视频录像磁带有足够的容量来录制一定长度的数码音乐信号,而当时的磁带又分为欧洲主流的PAL制式和、日本主流的NTSC制式。为了降作成本并最大化利用现有设备,我们便在采样率上寻求一个能够适应两种制式的共同标准。

考虑到当时磁带和视频系统的线数及扫描方式,通过一系列计算(如隔行扫描线数除以二再乘以频率与取样次数),最终得出了这个能够兼顾PAL和NTSC磁带的采样率:44.1kHz。

具体来说,对于PAL制式(294线),其采样率为294乘以50Hz再乘以3次取样,结果接近44.1kHz;对于NTSC制式(245线),其计算方式类似。这个采样率超出了人耳聆听范围20Hz-20kHz所需的采样率,因此在1982年的CD“红皮书”定义规格中被采用,并沿用至今。

而在7、80年代,数码录音常常借助“现成”的录像带磁带。当年的数码录像和影像系统虽存在欧洲和美日的制式差异,但到了高清和4K时代,这一差异已不再显著。

CD一直沿用44.1kHz的采样率规格,因此在rip碟时保留这一采样率可获得最佳音质。

44.1kHz与48kHz:音质之争

近年来,数码音乐中开始流行采用48kHz的采样率。这主要源于Sony推出的Digital Audio Tape(DAT)技术,它可以支持包括32kHz、44.1kHz、48kHz在内的不同采样率。随着技术的发展,如Intel的AC97标准只支持16/20bit、48kHz/96kHz等解码方式,使得48kHz成为后期数码音乐主流规格之一。

尽管如此,HDMI标准同时支持44.1kHz和48kHz的采样率,而DVD-Video和Blu-ray则只采用了更高一些的48kHz。然而从理论上讲,人耳在听辨上并不会轻易区分出44.1kHz与48kHz音乐的明显差异。选择哪种采样率更多取决于音乐是用于录制到CD还是纯粹的数码文件。在早期的技术条件下,两者之间的转换可能会导致音质损失。但随着强劲音频解码、处理芯片的推出,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确保两者之间的转换仍能保持原有音质。

Sony推出的DAT技术也扩展了音频采样的可能性。

自2002年推出的HDMI技术开始,就已支持多种音频采样率。

如今,DVD、Blu-ray等的音轨已经全面转向采用更高采样率的音频。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