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生活中的无限可能,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精彩是什么。尽管有人将盲盒的流行视为一种新的“收割潮流”,但仍有不少人用那句“抽盲盒”来形容其不确定性,仿佛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寻找生活的启示。
如今,在大地上,一种源自日本扭蛋文化的“盲盒经济”正风靡起来。许多年轻人对这种“未知”的追求情有独钟,以至于有些爱好者在此上花费高达十万元。
盲盒的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各类创新产品频频涌现。无论是限量版的啤酒盲盒,还是包含各种行业角色的旺仔牛奶职业罐,甚至是隐藏着小龙虾、花椒鸡的生鲜盲盒,都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
那么,“盲盒热”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呢?为何如此吸引年轻人呢?记者对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岛城,不少年轻人难以抵挡盲盒的诱惑。魏女士每次乘坐地铁到凯德广场换乘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走向盲盒售卖机。她紧随流程,扫码、付款、抽盒,最后打开盒子,若是新的手办,她会欢欣鼓舞,若是重复的,则期待第二天带回公司与同事分享。
和小魏一样,岛城内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抽盲盒。小欧是一位盲盒爱好者,她对泡泡玛特Dimoo系列的公仔情有独钟,已经在两年时间里集齐了约70个不同款式的公仔,甚至专门有一个三层柜子用于陈列。
在岛城的商场里,盲盒自助售卖机几乎遍布每个角落,销量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全国有约20万人年消费达十万元以上在盲盒中,其中不乏青岛的爱好者。
为何盲盒能让年轻人如此着迷?这背后是无尽的不确定性。盲盒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扭蛋机,每一次的开扭都充满了惊喜与期待。在我国,自2019年起,盲盒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年轻化平台如小红书、B站上的热门盲盒视频播放量动辄数十万。
在青岛的商场中,潮流玩具盲盒最受追捧。即使在工作日,店内也顾客络绎不绝,尤其是年轻女性。玩家们总是渴望集齐整个系列,追求那种“大团圆”的喜悦。
受访的盲盒爱好者们表示,购买盲盒的价格在他们可接受范围内,更多的是为了追求那一瞬间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盲盒玩偶都代表着不同的运气和期待。
对于一些的盲盒玩家来说,购买盲盒的投入不可小觑,有的消费者一年花费甚至达到百万。尽管从单价上看盲盒并不昂贵,但由于其不确定性和限定性,集齐整个系列仍是一项挑战。
不仅如此,盲盒经济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更多领域。从故宫文创到餐饮品牌,都在尝试与盲盒结合,推出自己的盲盒产品。例如故宫推出了主题盲盒,引发了购买热潮;而一些电商和餐饮品牌也借助盲盒进行营销,吸引了年轻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