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理解这句话的表面含义,认为上天的保佑即意味着一切都会大吉大利。但这样一来,人们往往会忽略一种通病:倾向于依赖外在的神力,而忽视了自身内在的追求和努力。相反,《易经》的根本要义是以人为本。其首卦《乾卦》,强调的正是人的自强不息。
与其祈求神灵,不如依靠自己。比如自力更生、自求多福的观念,以及前面提及的自强不息等思想。其中的“自”,即指自身,也称作小宇宙;“天”则指上天,又称为大宇宙。易经提倡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
当人的小宇宙与天的大宇宙相融合,即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自求庇护者,天亦会庇佑之。这里的“自”是内因,小环境;而天是外因,大环境。故而无论内外环境,只要心存善念、积极向上,自然心想事成、吉无不利。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吉祥如意,但关键在于自己,而非他人。《易经》开篇即告诫我们,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孔子亦言“不怨天不尤人”,意指我们要自我承担,成败得失皆与他人无关,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和态度。
吉凶有时是相对的、变化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吉凶观念可能截然不同。这其中充满了变数。但当万事万物都在快速变化时,唯一不变的便是道德修养和良知。今天我们讲凭良心,凭良心往往会带来好的结果,而违背良心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看似能却最终亏本的人,往往是因为一时的恶念了整个局面。而那些看似运气好、一切顺利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良知和道德在起作用。人的就在于此。
“盈”为满而将溢出,“谦”为不满而能接纳。天道让满者受损而补不满者;地道也让盈者流向不满者;鬼神也偏爱谦逊者而福佑空虚者;人的本性也是如此,讨厌骄傲自满者而喜欢谦逊者。
在《易经》中,谦卦是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这象征着德行高的人能自觉地不显扬,虽处于地下但山体高大而不显露。因天地人神的本性都是亏盈益谦,所以“谦”者有福,得到天地人神的共同庇佑,这就是人视谦虚为美德的原因。
“谦”的本质是不自满、永远进取的精神状态,与退让消极以及表面上谦逊内心狂妄的态度截然不同。它就像大海虽已宽广却仍以低姿态接纳百川之水。
一条飞升的龙到达最高处会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无法下降因而产生忧郁和悔意。《易经》通过此告诉我们做事要知进知退既要前进又要为自己留好退路否则可能面临危险。
越王勾践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灭掉吴国后却因猜忌之心日渐而失去了忠臣良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原则和智慧要能分辨真假朋友并懂得适时退让。直与方代表正直仁信的原则大度包容的胸怀是一副立身正直居体端庄的形象。
《易经》强调不刻意学习世俗的技巧也能在生活中得到顺利不学习矫揉造作也能得到大自然的庇护。《否》与《泰》两卦分别代表天地不交与天地相交的两种情况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学会沟通交流才能达到和谐共处。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与古人不同年龄段的人以及大自然都要学会交流沟通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易经》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守纯正之心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就像没有平地永远变成山坡的那样没有不能回转的困境只有不愿坚守正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