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系统的3个架构组成 智能工厂的系统架构层次

2025-02-0510:55:47经营策略0

工业4.0智能制造本质解析

一、工业4.0核心概述

工业4.0作为先进制造模式的代表,其核心在于智能化的制造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更智能、更高效地使用制造设备,极大提升了制造企业的价值产出。它不仅影响着生产领域,更推动了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管理的全方位一体化。在这一模式下,产品被赋予了定制化、可视化和低碳化的特性。

德国和等工业强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工业4.0智能制造主要包含五大方面:产品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及服务智能化。

产品智能化。现代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中,如传感器、存储器、传输器和处理器等设备,使产品具备了动态存储、通讯和分析能力,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

设备智能化。工业4.0时代的生产设备集成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传统设备拥有了感知、学习和执行的能力。在转型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单机设备的智能化,还需要关注如何将设备互联形成智能生产线或智能车间。

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性的变化。在工业4.0时代,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生产的主导者。生产方式从以生产厂商为主导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智能化生产。

接着是管理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管理系统成为可能。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智能生产的横向和纵向集成,从而形成完整的智能管理系统。

最后是服务智能化。这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末端环节,它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服务,将消费者与生产企业紧密相连,不断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框架

鉴于我国仍处于工业2.0至3.0的生产水平,构建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显得尤为重要。该架构应是一个通用的制造体系模型,能够为工业4.0技术的发展提供开发、集成和运行功能。

该架构应以实现制造业各阶段的智能化为目标,包括研发、生产和服务等阶段。通过互联网或物联网技术建立制造业的价值网络,以实现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制造。

在构建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统一标准化研究主体和其他辅助要素。其次是要根据不同生产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标准。还应加快信息物理系统的建设,将信息通讯技术深入融合到制造业领域中。

如图1所示,智能制造体系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数字系统标准化、信息物理生产系统和智能在线服务。其中,信息物理生产系统是核心组成部分。

第一,数字系统标准化是整个价值网络的基础。制定统一的制造企业标准化体系是关键。

第二,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S系统)是技术的核心。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感知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构建了复杂的交互、协同和映射系统。

工业4.0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商业模式和劳动力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图示的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图详细描绘了各部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为读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