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唇形科植物之瑰宝,亦称赤苏、红苏、香苏。其功能颇丰,能散寒解表,还能理气宽胸。紫苏的果实、叶片和茎,经干燥后分别称之为苏子、苏叶和苏梗,它们都具有用价值。
在我国的多个省份,如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种植紫苏的传统。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更是可以见到野生的紫苏踪迹。它的栽培历史已有近两千年之久,不仅用于用,还广泛应用于油用、香料和食用等多个领域,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紫苏的种植并不复杂,其生命力旺盛,使得在南方许多地方都能见到野生的紫苏。在适宜的播种时期,如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的3月末至4月初,可进行露地播种或育苗移栽。6月至9月间,紫苏可陆续采收。而保护地则可在9月至翌年2月进行播种或育苗栽种,实现全年生产。
紫苏种子具有深休眠的特性,采收后需经过4至5个月的休眠期才能完全发芽。若需打破休眠以实现反季节生长,可运用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并结合新高脂膜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采用适宜的方法处理种子后,其发芽率可提升至80%以上。
在江南地区,紫苏的育苗工作在3月中旬最为适宜,采用小拱棚播种育苗的方法效果最佳。每亩用种量控制在200克左右。准备苗床时,需按种植面积的8%至10%准备,并确保播种量适中。播种前需确保苗床充足底水,均匀撒播种子后覆盖薄土与稻草,再覆盖地膜并加设小拱棚以保温保湿。
在栽培过程中,需注意及时管理,如揭除地膜、间苗等。间苗的标准是不让秧苗过于拥挤,保持苗距约3厘米。为防止秧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通风换气。进入4月后,可逐渐减少小棚薄膜的使用量,以促进植株的粗壮生长。
在定植前需进行土壤准备,深耕晒垡10至15天。每亩需施用复合肥100公斤、人粪尿3000公斤及垃圾肥5000公斤作为基肥。整地后制成毛垄与净垄面,要求垄面平整。在定植前需喷洒除草剂都尔以防止杂草生长。
除了露地栽培外,还可利用保护地进行不同目的的紫苏栽培。如芽紫苏的收获方式为当紫苏长至4片真叶时齐地面剪断;而穗紫苏则需在北方冬季利用温室生产或南方地区利用黑膜覆盖进行特殊培育。
在紫苏的生长过程中,需定期追施尿素7至8次以促进生长。要求土壤保持湿润以利于植株快速生长。还需注意及时摘除初茬叶和老叶以及未达标准的叶片。对于分枝力强的紫苏植株还需及时摘除分杈枝以避免养分消耗。
在采收方面无论是菜用嫩茎还是作为出口商品的紫苏叶片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采收确保品质。达到标准的叶片采收后可用于腌制或其他用途而种子则在40%至50%成熟时割下晾晒数日脱粒晒干以防自然脱落或被鸟类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