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式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一详细地界定了劳动教育的定义、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指导。随着暑期的到来,上海的学子们迎来了哪些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劳动作业呢?
【家务挑战赛,暑假“解锁”新技能】
每两周,学生们都会在家校互动平台上进行线上交流和讨论,与家长共同分享劳动教育的心得体会。过去,我们更侧重于孩子的学术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劳动生活教育的重要性。曾有一位家长分享道:“二年级暑假时,我家孩子参加了一次夏令营活动后深感洗衣服的不易。如今他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这些良好的习惯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鲁浩宇表示:“在这次劳动实践中,我不仅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加整洁,还学会了洗衣服、叠被子等基本技能。我会将劳动作为一种持续的习惯去坚持,因为它不仅光荣,还能让我们的社区更加美好。”
【创新课间铃声,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天一小学为推动劳动教育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创编课间铃声成为了一项特色作业。二年级学生毕越添以防疫为主题创编了《洗手歌》,强调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暑期中,他又开始尝试新的课间铃声创编。
在校园里,学生们不喜欢固定的课间铃声,更愿意听到自己喜欢的、具有特色的音乐。他们组成小组,用所学的知识改变现状,自主创编音乐。一首《小蚂蚁的烦恼》课间铃声,传递出小学新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校长吕华琼表示:“创编课间铃声不仅仅是一项劳动活动,更是用知识改变生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形成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创意无边界,暑期科技“适作业”】
今年夏天,适存小学推出了科技“适作业”,鼓励学生与父母或小伙伴合作,将创意转化为具体作品。校长曹永邹表示:“‘创想未来之创意无限’是一种‘创新劳动’,将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力。”
根据最新印发的《指导纲要》,中小学每周的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有所规定。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劳动教育作业的设计也有所区别,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小事得到锻炼。
【分学段设计的劳动作业,让小事不再“代劳”】
这个夏天,市东实验学校为初中部学生布置了特殊的暑假作业,包括学会测量水表、电表和煤气表,并计算费用。对于高中学生,作业则包括清洗家中卫生间和厨房间、熨烫衣服等家务劳动。
学校老师藏丹介绍道:“我们学校在设计劳动教育暑假作业时进行了分学段设计,确保每项作业都是身边的小事,但同时又具有教育意义。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从而学会生活常识并提高自理能力。”
此次《指导纲要》的发布以不同学段为出发点,针对各学段的特点提出具体要求。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让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并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