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地,有着“三绝”之称,其中一绝,即为新疆巴里坤的“冷”。因寒冷至极,先辈们为抵御严寒,创造了许多独特且保暖的服饰。其中,毡筒的诞生,便是这一需求的体现。毡筒,亦被称为毡靴。
毡靴,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特有的产物,由羊毛、骆驼毛、牦牛毛等制成。经过湿、热、挤压等物理作用,这些毛发被制作成片状的无纺织物,最终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毡靴。它具有回弹、吸震、保暖等多重性能,深受北方寒冷地区的喜爱。早在周代,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制毡技术并开始使用毡制品。紫玉山庄的总经理高玉琢,在一次外出考察时,偶然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了一双保存完好的毡靴。
这双毡靴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模样,几乎没有变形。据农户家的老太太讲述,这双靴子在她年轻时便已存在,她的公公曾长期穿着它,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这不禁让人感叹其品质之优良,同时也反映了七八十年前的人们在面对严寒时的生活状态。
毡靴穿起来极为方便,其设计简单,不分正反,且质量上乘,结实耐用且不透水。尽作过程看似简单,但其所展现出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却让人印象深刻。高玉琢身为收藏爱好者,对此也深有感触。他分析认为,这样的毡靴很可能是当时山西人走西口到内蒙做生意时带回的。因为只有内蒙牧区才有这样的原料羊毛,且那里气候寒冷,经常下雪,毡靴的御寒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