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的国度里,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铁轨,其总量至少高达惊人的100万吨。
如果以每吨2000元的回收价格来计算,这将形成一个价值高达20亿的巨大市场潜力。
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铁轨却常常被简单地掩埋起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缘由呢?
我国的钢铁回收管理有着严格的规范,私人回收不被允许,即使有回收的可能也大多需由出面进行。
回收的铁轨若要再次利用,必须先恢复其原有的实用性。这其中涉及到运输到冶炼厂进行回炉等复杂流程。而且,回炉并非易事,还需要添加特定的金属元素。尽管如此,多数废弃铁轨经过处理后仍难以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考虑到拆除、运输和冶炼等环节的费用开支巨大,经过成本计算后发现并不理想,因此常常选择将其就地掩埋。
幸运的是,那些由高锰钢制成的铁轨在氧化后,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锰膜。这层膜不仅不会污染土地,反而还能保护内部的铁轨结构。在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重新挖掘出来作为临时铁轨使用。
那么,如何判断铁轨是否已经报废呢?除了直观地观察表面损伤,如表面脱落深度超过30厘米、裂纹深度超过表面厚度的1/2、弯曲扭曲度超过0.15%等标准外,铁路工作人员还会采用更为严谨的判断方法,如磁粉探伤法和超声波探伤法来检测磨损和内部结构的损伤情况,以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和严苛性。
再来说说高铁铁轨与普通火车铁轨的区别。高铁铁轨采用的是无砟轨道,表面不见石子。这是因为高铁的时速远超普通火车,达到300千米以上,若道岔铺设石子会被高速运行的列车带起,进而损伤车体底盘。而普通火车的轨道则铺满碎石子,这是为了分散冲击力、改善噪音以及减少震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铁轨的维护保养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不仅可以延长铁轨的使用寿命,还能确保运输的安全与顺畅。
废弃铁轨的回收再利用是资源循环利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推动钢铁产业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