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双非院校研究生价值的问题,许多学子与家长都曾探询其深意。对此,我无法给予一概而论的答案,因为学科差异决定了答案的多样性。若仅就工科而言,其深造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让我来详细分享一下2023年从西安一所双非一本院校硕士毕业的我们,专业涉及轻工和材料类,宿舍四人毕业后的真实去向及薪资状况。
我的室友A,来自山东,主攻轻工技术与工程。或许是山东人骨子里对公职的向往,他自研究生入学起就为考公做准备。省考时他尝试了监狱岗位,虽然通过了笔试却未能通过体测,遗憾落选。但在国,凭借充分的准备及我们学校专业的优势,他成功考入了北京某部委单位,是我们中在仕途上最有发展前景的一位。
室友B,河南人,专业为材料与化工,主攻材料方向。毕业时他面临的选择不多,起初他显得有些失落。恰逢比亚迪的热潮,他顺利加入了西安比亚迪,年薪公开且可观。
室友C,安徽人,同样主攻材料与化工。在读研期间他与一位湖南女友感情深厚,因此工作选择上他追随女友的脚步,最终在湖南一家私企安顿下来,年薪范围在14-16万之间。他的工作时间规律,工作强度适中,现已步入婚姻殿堂,校园恋情终成美好家庭。
至于我,作为分享人,安徽籍学子,专业偏机械方向,主要研究仿真。毕业时我收到了多个offer,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南京一家机械制造企业,担任产品设计岗位。虽然月薪为8000元的仿真岗较为罕见,但年薪总体达到16万多。虽然公司规模大导致晋升困难,且南京房价高企带来压力,但我仍对未来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