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标准?
依据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所述,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遵循既定程序并经协商一致后制定出来的文件。它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了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大家共同且重复使用。
标准具有特定的属性:它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果;标准必须具备共享及重复使用的特性,即“你我用,他也用,共同使用;今日用,明日用,频繁使用”。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标准的文件形式才具有存在的价值。第三,标准的制定过程需遵循发布机构规定的程序,由相关方在共识基础上制定;第四,标准基于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
二、标准的作用有哪些?
标准能够控制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规格与类型数量,使其保持在最佳水平。这有助于保证可用性、增强互换性、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标准还对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它还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保障法规的有效执行。可以说,标准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石,是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活动的拓展,其已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到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它已成为与战略规划、同等重要的治理手段。
三、关于标准化
我国标准GB/T 20000.1-2014对标准化有明确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取得最佳秩序并促进共同利益,针对现实或潜在问题确立可共享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并开展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这种活动所确立的条款可形成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
标准化的主要效益在于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促进贸易、交流以及技术合作。这一定义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同。
四、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
凡是需要规范化的对象均可作为标准化的主题,如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等物理实体以及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等。通常我们把这些标准化的对象概括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标准化可围绕对象的某一特定方面进行,例如针对“鞋子”这一对象的“尺寸”和“耐用性”就可以分别进行标准化。
一组相关的标准化对象构成一个“标准化领域”,如工程、运输、农业、量和单位等。
五、标准化的目的何在?
从总体上看,标准化的目的是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并促进共同效益。这涵盖了标准化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