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皮肤,且在抓挠后出现红疙瘩的现象,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1. 食物过敏:当患者过量摄入海鲜、牛羊肉或某些特定水果,如菠萝时,皮肤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进而引发和红疙瘩。
2. 物过敏:部分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物以及血清制品、等,也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导致和疙瘩的出现。
3.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过敏源,如尘螨、花粉以及动物皮毛等,都可能成为诱发皮肤和红疙瘩的元凶。
4. 感染因素:当身体遭受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时,其代谢异常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进而产生红疙瘩。
5. 物理因素:皮肤受到寒冷、炎热或日光的直接照射,也可能会引发感。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常常是导致全身皮肤并出现红疙瘩的关键原因。在中医理论中,皮肤被称作“风痒”,这是因为风的活跃可以带动血液的流动,治疗需要调理风和血。中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常采用分型辩证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辨证此病分为虚证、实证以及虚实夹杂三种类型。实证包括风痒、湿痒、热痒和虫痒。风痒的症状是痒感变化多端,难以捉摸,此时通常采用防风通圣散来疏风解表。湿痒的症状则是痒感持久不消,伴有水疱和渗出液,可采用除湿胃苓汤来祛风除湿止痒。
热痒时,痒感剧烈且难以忍受,伴有红疹和肿痛,此时可采用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虫痒的痒感如同虫爬,夜晚加重,遇热更加明显,可用五味消毒饮来清热解毒。虚证则分为气血两虚和肝肾阴虚两种。气血两虚者表现为难止、疲倦乏力、言语减少,可采用八珍汤来益气补血。肝肾阴虚者则表现为烦热、失眠、心悸以及耳鸣,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来滋补肝肾。
虚实夹杂的情况多为卫气不固,常出汗,此时可采用玉屏风散来益气祛风。对于肝郁脾虚者,伴有胸腹胀满、情绪急躁、稀溏等问题,则可使用柴胡疏肝散和参苓白术散来疏肝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