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班章声名鹊起之前,南糯山已然是勐海茶区中无可争议的领头羊。
在傣族的语言中,南糯意指“笋酱的香气之地”。相传某年傣族土司巡视至南糯山,当地哈尼族以笋酱盛宴款待。席上佳肴中的笋酱令土司赞不绝口,于是便有了每年进贡笋酱的习俗,南糯山因此得名。
南糯山的魅力并不仅限于其茶香。对于普洱茶的历史而言,南糯山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切都与“茶王树”紧密相连。1951年的一个冬日,在南糯山的石头寨里,人们发现了一棵树龄高达八百余年的古茶树。自此,南糯山的名声远扬海外。
这棵古茶树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南糯山是西双版纳种茶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还彰显了作为茶树原产地和最早利用茶树的身份。
除此之外,南糯山还留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印记。
南糯山茶厂的辉煌
云南机械制茶的发端便始于南糯山。在1938年的春天,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白盂愚在此创立了“思普茶业试验场”,推动了种茶、制茶的科研探索。
仅仅半年后,他便从国外引进了揉捻机、烘茶机等一系列现代化制茶设备,这在云南尚属首次。这些先进的机器主要用于精制红茶和绿茶。
当这些红茶被引入东南亚市场后,其需求量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使得南糯山茶厂成为云南省第一座实现现代化生产的茶厂,为勐海茶业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云南省馆的资料记载,南糯山茶厂的建设甚至早于佛海茶厂(现今的勐海茶厂)一年之久。
南糯山的古茶园之魅
为何选择在南糯山建厂?答案在于其丰富的古树茶资源与悠久的种茶历史。
在勐海的古茶山中,南糯山以其新晋八大茶山之一的地位而备受尊崇。这里拥有超过一万两千亩的古茶园,数量位居云南所有古茶山之首。
这些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姑娘寨等多个哈尼族村寨。其中,半坡老寨的古茶树数量尤为众多,这里的茶王树正是南糯山的瑰宝。
半坡老寨,如其名所示,是一座建在半山腰的寨子。这里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得益于良好的保护措施,这里的古树年龄大多超过300年。
这里产出的茶叶滋味浓醇、香气怡人、带有花蜜般的香气。其柔和顺滑的口感为品茗者带来愉悦的体验。茶汤绵柔而饱满,微苦但无涩感,回甘强烈且经久不散。
南糯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茶叶爱好者的向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