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前的自查合规审计操作指南
一、预备阶段
(一)确立审计目标与范围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明确合规审计的具体目的。例如,确定是要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合规情况,还是侧重于特定业务领域(如财务、采购、销售等)的合规性。确定审计的时间范围,确保其与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相吻合。参考过往审计、相关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精确界定审计范围。
以金融机构为例,重点需放在业务的合规性上,包括审批流程、利率执行等是否符合金融监管法规。
二、阶段
(二)构建专业审计团队
挑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审计人员,包括熟悉法律法规的法务专家、精通财务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以及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的行业专家等。
进行相关培训,内容涵盖行业最新法规解读、被审计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等,使团队成员对审计目标、范围、相关法规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充分了解。
三、资料收集阶段
(三)收集法规与单位资料
搜集法律法规、行业监管规定、地方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等。
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架构图、财务报表、业务合同、内部审计报告等资料,以便审计人员了解其运营模式和内部管理情况。
四、实施阶段
(一)内部控制评估
了解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企业文化等,以判断其是否有效支持合规性。
(二)审计证据收集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如查阅文件、实地观察和访谈等。
例如,通过查阅财务凭证和业务合同来验证业务的合规性;通过实地观察生产车间的生产流程来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环保违规行为;通过访谈管理层和一线员工来了解他们对合规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三)合规性测试
按照预定的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合规性测试。
在财务合规性测试中,检查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税收申报是否准确及时;在业务合规性测试中,检查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或供应商选择程序是否合规等。
五、报告阶段
(一)整理与分析证据
将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找出合规问题的根源。
(二)撰写审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审计概况、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评估结果、发现的合规问题及详细描述,并提出明确的审计结论和建议。
建议部分应提出改进措施,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等。
(三)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在发布审计报告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有必要,可进行补充审计。最终确定审计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此报告将为后续的经济责任审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